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硫的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硫的化合物制备有着重要的意义.某同学拟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来制取焦亚硫酸钠(Na2S2O5).已知装置图1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3
(1)装置I是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如果想控制反应速度,图2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c(填写字母).

(2)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要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过滤;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b(填序号).
a、饱和食盐水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饱和NaHCO3溶液
(4)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放出SO2,其离子方程式为S2O52-+2H+=2SO2↑+H2O
(5)工业制备得到产品Na2S2O5中含有杂质碳酸钠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所需试剂是①③⑥或①②③⑥(填  编号)(已知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①酸性高锰酸钾②品红溶液③澄清石灰水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⑤NaOH⑥稀硫酸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坑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葡萄酒样品20.00mL$→_{蒸馏}^{盐酸}$馏分$→_{用0.0105mol/L的标准I_{2}溶液滴}^{一定条件,淀粉溶液}$溶液出现蓝色且30s内不褪色
(已知:滴定时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坑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0.84g.L-1

分析 (1)装置Ⅰ中产生的气体为SO2,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与水;根据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的特点结合气压原理来回答;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采用过滤法;
(3)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有毒,要处理尾气,容易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4)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同时生成硫酸钠与水;
(5)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需加酸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生成,即用的澄清石灰水,但加酸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应先除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用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检验是否除净,或直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根据颜色不褪色确定二氧化硫除净;
(6)由消耗碘的量,结合SO2+I2+2H2O═H2SO4+2HI计算二氧化硫的质量,进而计算浓度.

解答 解:(1)装置Ⅰ中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如果想控制反应速度,用分液漏斗比长颈漏斗好得多,a装置可以,保证气压畅通,液体顺利留下,如图2中还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
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ac;
(2)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采用过滤法,所以要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3)二氧化硫有毒,要处理尾气,属于酸性氧化物,更容易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饱和食盐水和二氧化硫不反应,浓硫酸不吸收二氧化硫,饱和NaHCO溶液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及氢氧化钠吸收效果好,所以最佳试剂应该选择b,
故答案为:b;
(4)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同时生成硫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2O52-+2H+=2SO2↑+H2O,
故答案为:S2O52-+2H+=2SO2↑+H2O;
(5)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需加酸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生成,即用的澄清石灰水,但加酸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应先除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用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检验是否除净,或直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根据颜色不褪色确定二氧化硫除净,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所需试剂是①③⑥或①②③⑥,
故答案为:①③⑥或①②③⑥;
(6)令20mL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mg,则:
SO2+2H2O+I2═H2SO4+2HI
64g     1mol
mg   0.025L×0.01mol/L
所以,64g:mg=1mol:0.025L×0.0105mol/L,
解得m=0.0168g
故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n=$\frac{0.0168g}{0.02L}$=0.84 g/L,
故答案为:0.84.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Al3+、Cl-、NO3-B.Al3+、Mg2+、SO42-、OH-
C.Fe2+、H+、K+、MnO4-D.Cu2+、H+、Cl-、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芳香族化合物G是重要的香料.也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它可由下列合成路线得到: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名称为苯甲醛.
(2)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3)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_{△}^{水}$+NaBr,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无环状结构,且核磁共振氢谱有3 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6 的结构简式为HC≡CCH(CH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A、B、C、D是原子序数均小于20的四种元素.A与B同主族,且能形成BA2、BA3的型分子.B、C、D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B、C、D离子半径依次减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ⅠA族.B与D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
(2)将C单质的水溶液滴加到B与D所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K2S=2K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铜是过渡元素.化合物中,铜常呈现+1价或+2价.
(1)铜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右图为某铜矿晶体结构单元,该铜矿的化学式为Cu2O.
(3)已知,铜的第一电离能为746kJ•mol-1,第二电离能为1958kJ•mol-1.请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知识解释,铜第二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一电离能的原因:Cu+中的3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4)对于CuX(X为卤素)而言,铜与X形成的化学键极性越强,对应的CuX的溶解度越大.据此可知,CuCl的溶解度比CuI的溶解度更大(填“更大”或“更小”);
(5)CO、NH3都能提供孤电子对与Cu+形成配合物.Cu+与NH3形成的配合物可表示为[Cu(NH3)n]+.该配合物中,Cu+的4s轨道及4p轨道通过sp杂化接受NH3提供的孤电子对.
①[Cu(NH3)n]+中n=2
②[Cu(NH3)n]+中Cu+与n个氮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呈直线型;
③[Cu(NH3)n]+溶液可用于吸收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加热吸收CO后的溶液又将放出CO.加热分解放出CO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是配位键.
(6)+2价铜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浓氨水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写出氢氧化铜溶解于浓氨水的离子方程式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具有抗菌作用.若1mol 七叶树内酯,分别与 浓溴水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
A.3mol Br2;2mol NaOHB.3mol Br2;4mol NaOH
C.2mol Br2;3mol NaOHD.4mol Br2;4mol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③⑥⑨
①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的原因是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②5.6g铁粉与足量Cl2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A
③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氧化性:Fe3+>I2
④氧化铁由于能与酸反应,所以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⑤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铁与水在高温下反应,粉末变红.
⑥FeCl2→Fe(OH)2→Fe(OH)3物质间的每一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⑦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类推Fe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⑧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⑨FeSO4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说明Fe2+有还原性
⑩浓氨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frac{1}{2}$O2(g)═CO(g)△H=-393.5 kJ/mol
B.CH4(g)+2O2(g)═CO2(g)+2H2O(1)△H=-890.3 kJ/mol
C.2H2(g)+O2(g)═2H2O(1)△H=+571.6 kJ/mol
D.$\frac{1}{2}$C6H12O6(s)+3O2(g)═3CO2(g)+3H2O(g)△H=-1400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B.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C.制硝基苯时,将盛有混合液的试管加热,控制温度100-110℃
D.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甲苯,应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