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Ⅰ)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1)X的转化率是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3)当反应进行到第
 
min,该反应达到平衡,是因为
 

(Ⅱ).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图2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2)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Ⅰ)(1)观察图象可知,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1.0mol-0.7mol=0.3mol,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转化率为转化的物质的量与起始物质的量的百分比;
(2)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3)从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
(Ⅱ)(1)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浓度为NO浓度的变化量△c(NO);
(2)根据v=
△c
△t
计算v(N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O2);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 (同种物质表示)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表示),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不再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Ⅰ)(1)观察图象可知,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1.0mol-0.7mol=0.3mol,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转化率=
0.3mol
1.0mol
×100%
=30%,故答案为:30%;
(2)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
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n(X)=0.3mol,△n(Y)=0.1mol,△n(Z)=0.2mol,
则△n(X):△n(Y):△n(Z)=3: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Y2Z,
故答案为:3X+Y2Z;
(3)2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2;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Ⅱ)(1)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浓度为NO浓度的变化量△c(NO)=
0.020mol-0.007mol
2L
=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
故答案为:b;
(2)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n(NO)
V?△t
=
0.020mol-0.008mol
2L?2s
=3.0×10-3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所以v(O2)=
1
2
v(NO)=
1
2
×3.0×10-3mol?L-1?s-1=1.5×10-3mol?L-1?s-1
故答案为:1.5×10-3mol?L-1?s-1
(3))a、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N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在减小,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 (NO):正(O2)=2:1,即V逆 (NO)=2v正(O2),故c正确;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为定值,所以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反应速率图象、反应速率计算、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及读图表能力,难度中等,判断平衡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α鸢尾酮香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α鸢尾酮可与某种酚互为同分异构体
B、1 mol α鸢尾酮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
C、α鸢尾酮能发生银镜反应
D、α鸢尾酮经加氢→消去→加氢可转变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向已经变质的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FeCl2已完全变质
B、向某一无色气体中通入氧气,气体变红棕色,则证明有NO
C、可用PH试纸来测浓硫酸的PH值
D、取某溶液,先后滴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25℃、101kPa下,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1)写出表示硫酸与烧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某实验小组用 0.25mol/L的稀硫酸溶液与 0.55mol/L的稀烧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I.配制0.25mol/LH2SO4溶液
①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0.25mol/L H2SO4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8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mL
②从下图中选择配制0.25mol/L H2SO4溶液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容量瓶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胶头滴管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g
II.实验小组用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测定中和热装置如图.

①该装置中仪器k的名称是
 
;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
 
,如果用
该错误装置测定,测得中和热数值会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②该小组同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后,决定选用50mL 0.25mol/L的稀
硫酸与50mL 0.55mol/L的稀烧碱溶液进行试验,实验中测得△t=3.2℃,
设反应前硫酸与烧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那么该小组测定中和热:△H=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量取H2SO4溶液和NaOH溶液前用待测液对量筒进行了润洗.
b.测量H2SO4溶液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NaOH溶液的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H2SO4溶液的小烧杯中.
d.量取H2SO4溶液时仰视读数.
e.揭开硬纸板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

已知:CaO+Na2SiO3+H2O→CaSiO3↓+2NaOH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流程中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2)流程中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某种有机物A(只含C、H、O元素) 3.1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依次经过足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无水硫酸铜增重2.7g,碱石灰增重4.4g,相同条件下,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62,
试求:
(1)该有机物中C、H元素的个数之比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3)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标况下22.4L的氢气,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已知:两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见图)研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1)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③打开活塞A,往U型管右侧漏斗中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稀HNO3接触到A处橡皮塞为止;
④关闭活塞A,观察实验现象.
(2)记录:
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该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要验证生成的气体是NO,其具体操作及现象是
 

(4)试管内装有NO,倒置于水槽中,当向试管内通入21mL O2时,最后试管中的液面仍在原的位置,则原试管中NO的体积为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别按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装置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
 

(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3)图丙为用石墨电极(起初质量相等)电解CuCl2 溶液的装置,回答下列各题:
①a极为
 
,氯离子的移动方向
 

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②电解一段时间a极质量增加9.6g,则b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标况下)约为
 
 L,若此时将a、b电极互换位置,继续电解当导线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标准状况下aL NH3溶解于1000g水中,得到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则该氨水的密度为(  )
A、
22.4b
250a
g/cm3
B、
(22400+17a)b
1000a
g/cm3
C、
(22400+17a)b
a
g/cm3
D、
(22400+17a)b
17000a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