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已知O3与KI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是I2和O2
(2)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

pH
t/min
T/℃

3,.0

4,.0

5,.0

6,.0
2030123116958
301581084815
503126157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OH-
②在30°C、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1.00×10-4 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填字母代号)
a.40°C、pH=3.0      b.10°C、pH=4.0     c.30°C、pH=7.0
(3)O3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下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A(填“A”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②若C处通入O2,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分析 (1)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O2、I2及KOH;
(2)①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O3分解速率加快;
②根据v=$\frac{△c}{t}$计算;
③根据pH和温度判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的范围,可判断分解速率;
(3))①由图可知,B极生成O2、O3,B极反应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为阴极;
②C处通入O2,O2发生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水.

解答 解:(1)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O2、I2及KOH,所以反应方程为,O3+2I-+H2O=O2+I2+2OH-,所以两种单质是I2、O2
故答案为:I2、O2
(2)①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OH-
故答案为:OH-
②v=$\frac{△c}{△t}$=$\frac{0.0108mol/L}{108min}$=1.00×10-4mol/(L•min),
故答案为:1.00×10-4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40°C、pH=3.0时,所需时间在31min~158min之间;
10°C、pH=4.0时,所需时间>231nin;
30°C、pH=7.0时,所需时间<7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
故答案为:b、a、c;
(3)①由图可知,B极生成O2、O3,B极反应氧化反应,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
故答案为:A;2H++2e-═H2↑;
②C处通入O2,O2发生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故答案为:O2+4H++4e-=2H2O.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原电池与电解池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滴定醋酸的曲线是2(填“1”或“2”),判断的理由是醋酸为弱酸,部分电离,与盐酸等浓度时醋酸的pH值大.
(2)a=20mL.
(3)点E所示溶液pH>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CH3COO-+H2O?CH3COOH+OH-
(4)D点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H3COO-)>c(H+)=c(OH-).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图1滴定过程中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B.点F所示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C.点F、D、E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点D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H+、Al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H+、A13+、Al(OH)3
B.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MgCl2、NH4Cl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H4Cl、MgCl2
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Cu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有NaCl),第二天便会被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铁锈,试回答:
(1)铁锅的腐蚀属于吸氧腐蚀.
(2)铁锅锈蚀的电极反应方程式:负极Fe-2e-=Fe2+;正极:2H2O+O2+4e-=4OH-.正负极电极反应的产物会继续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 +2H2O+O2═4Fe(OH)3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对各种金属器件的防锈问题已找到了一些比较理想的措施.例如:大型水库的钢铁闸门采用焊接上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如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LiFePO4是一种新型动力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FePO4 $?_{放电}^{充电}$ LiFeP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B.充电时,LiFePO4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A
B.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
C.1 L 0.1 mol/L的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0.2NA
D.过氧化氢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1.12 L O2,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B、C、D、E五种物质(或离子)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为单质,C、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0.05 mol•L-1 E溶液中只有3种离子,且在25℃时,溶液中的$\frac{c({H}^{+})}{c(O{H}^{-})}$=1012
①若B为气态氢化物,写出E→C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或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②在A→C的反应中,每转移1 mol e-就会放热143.5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H=-574.0 kJ/mol.
(2)若A为单质,B、C均属于盐类,D是一种白色沉淀.
①若B的水溶液呈酸性,C的水溶液呈碱性,C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Al3++3H2O?Al(OH)3+3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若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E是一种不溶性碱.则:
(Ⅰ)B→C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Ⅱ)D→E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Ⅲ)选用一种试剂R与E反应实现E→C的转化,则R为HI;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2++I2+6H2O.
(3)若A~E均为化合物,且均含有元素Y.A是淡黄色固体,B、C两溶液在等物质的量浓度时,C溶液的pH较小.电解D的水溶液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之一,D→E→C也是工业制备C的普遍方法.Y的单质与钾的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 Y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计算并确定该Y钾合金的化学式是Na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测定HF、HCl熔点、沸点比较F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
B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测定等浓度的H2CO3、H2SO3两溶液的pH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向氯化铵、氯化铝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比较氨水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常温下,含a mol CH3COOH和b mol NaOH的两溶液混合后,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a≤b,则混合溶液的pH大于7
B.若a=2b,溶液呈酸性,则[CH3COO-]>[Na+]>[CH3COOH]>[H+]>[OH-]
C.混合溶液中[Na+]+[H+]=[OH-]+[CH3COO-]一定成立
D.混合溶液中[CH3COO-]+[CH3COOH]=a mol/L 一定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