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反应最剧烈的是c.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D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C生成.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NO3、CNa2SiO3、DCO2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SiO32-+H2O═H2SiO3↓+CO32-
(3)碳、氮、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N>C>Si.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装置中应盛放饱和NaHCO3(填试剂).

分析 (I)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II)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以此解答.

解答 解:(I)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K>Na>Li,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故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C,
故答案为:比较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c;
(II)(1)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
故答案为:HNO3;Na2SiO3;CO2
(2)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SiO32-+H2O═H2SiO3↓+CO32-
故答案为:CO2+SiO32-+H2O=CO32-+H2SiO3↓;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实验可知酸性:硝酸大于碳酸,碳酸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N>C>Si;
故答案为:N>C>Si;
(4)因硝酸易挥发,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则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硝酸,
故答案为:饱和NaHCO3

点评 本题将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氯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是染料、医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工业上常用“间歇法”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加热装置都已略去)如下:

已知:氯苯为无色液体,沸点132.2℃.
回答下列问题:
(1)A反应器是利用实验室法制取氯气,中空玻璃管B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冷凝管中冷水应从a(填“a”或“b”) 处通入.
(2)把干燥的氯气通入装有干燥苯的反应器C中(内有相当于苯量1%的铁屑作催化剂),加热维持反应温度在40~60℃为宜,温度过高会生成二氯苯.
①对C加热的方法是c(填序号)
酒精灯加热     b.油浴加热      c.水浴加热
②D出口的气体成分有HCl、苯蒸气和氯气.
(3)C反应器反应完成后,工业上要进行水洗、碱洗及食盐干燥,才能蒸馏.碱洗之前要水洗的目的是洗去部分无机物,同时减少碱的用量,节约成本.写出用10%氢氧化钠碱洗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HCl+NaOH=NaCl+H2O(写两个即可).
(4)上述装置图中A、C反应器之间,需要增添一个U形管,其内置物质是五氧化二磷或氯化钙.
(5)工业生产中苯的流失情况如下:
项目二氯苯尾气不确定苯耗流失总量
苯流失量(kg/t)1324.951.389.2
则1t苯可制得成品为$\frac{(1-0.0892)×112.5}{78}$t(只要求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盛有N2,H2混合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含有N2:0.6mol、H2:0.8mol,NH3:0.2mol,求:
(1)N2和H2的起始浓度;
(2)N2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Li-SOCl2电池是一种优质高效的电池,常放在心脏起搏器中,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SOCl2+4Li++4e-=4LiCl+S+SO2
(2)该电池必须在惰性环境中组装,原因是锂是活泼金属,易与H2O、O2反应;SOCl2也可与水反应.
(3)若含金属锂6.9g的电池质量为mg,平均电压为nV,则该电池的比能量为$\frac{2.68×1{0}^{4}n}{m}$W•h•kg-1(用含m、n的代数式、系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比能量=$\frac{电池输出电能}{电池质量}$,1W•h=3.6×103J,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铜、镓、硒、硅等元素的化合物是生产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请回答: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变化角度来看,高温时CuO与Cu2O的稳定性是CuO<Cu2O(填写“>”、“=”或“<”).
(2)硒、硅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则它们形成的组成最简单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分别为V形、正四面体,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Si(填写“>”、“<”).
(3)SeO2常温下白色晶体,熔点为340~350℃,315℃时升华,则SeO2固体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SeO2分子中Se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
(4)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该元素都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F3•NH3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5)金刚砂(SiC)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在SiC中,每个C原子周围紧邻的C原子数目为12个;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金刚砂的密度为$\frac{1.6×1{0}^{32}}{{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时,在一个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3Z.
②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min-1
③2min时X的转化率为30%.
(2)常温下,将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mL 0.1000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H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A+OH-═A-+H2O.
②图中②点所示溶液中,下列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填序号).
a.2c(Na+)=c(HA)+c(A-
b.c(Na+)+c(H+)=c(A-)+c(OH-
c.c(Na+)>c(A-)>c(H+)>c(OH-
③图中③点所示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V<20.00mL(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 Z,下列正确的是(  )
A.60s内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frac{1}{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
A.NaOHB.Ca(OH)2C.Mg(OH)2D.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OH(固体)B.H2OC.NH4Cl(固体)D.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