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H<0
(1)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mol/L,那么,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2}(S{O}_{3})}{{c}^{2}(S{O}_{2})c({O}_{2})}$,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3)此反应在恒温密闭的装置中进行,能充分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D(填字母).
A.接触室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B.接触室中SO2、O2、SO3的浓度相同
C.接触室中S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接触室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图2表示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SO3浓度;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分析 (1)根据$\frac{△C}{△t}$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K不变;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分析;
(4)根据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注意逆反应速率突然减小的特点.

解答 解:(1)v(SO2)=$\frac{6mol/L-2mol/L}{2min}$=2 mol•L-1•min-1;v(O2):v(SO2)=1:2,v(O2)=$\frac{1}{2}$v(SO2)=1mol•L-1•min-1,故答案为:1mol•L-1•min-1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故:
可逆反应2NO(g)+2CO(g)?N2(g)+2CO2(g) 的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k(A)=k(B),
故答案为:K=$\frac{{c}^{2}(S{O}_{3})}{{c}^{2}(S{O}_{2})c({O}_{2})}$;=;
(3)A.气体的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平衡时接触室中SO2、O2的浓度一定不相同,开始物质的量为2:1,按2:1反应,平衡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浓度之比为2:1,故B错误;
C.平衡时接触室中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2:1:2,可能不是2:1:2,与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接触室中压强减小,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4)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应为升高温度的结果,b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的原因,若增大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图象应为
故答案为:升温;  减小SO3浓度;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
A.烷烃B.烯烃C.卤代烃D.炔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1)乙烯分子中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写名称).
(2)能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是ac(填写编号).
a.溴水         b.氧气        c.氯化氢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若要鉴别乙烷和乙烯,可将它们分别通入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溶液褪色现象的为乙烯.
(4)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反应液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pH相同的盐酸(甲)和醋酸(乙),用“>”、“=”或“<”填写:
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
②体积相同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反应刚开始时的速率:甲=乙;整个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甲<乙;生成氢气的量:甲<乙.
③同体积的两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B中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若用CCl4来萃取碘水中的碘,静置后,碘的CCl4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选择装置A(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
(2)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利用相关装置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Ⅰ、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溶解;
Ⅱ、第④步中,加入的试剂是Na2CO3(填化学式),该步骤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Ⅲ、判断第⑥步盐酸已“适量”的方法是向滤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Ⅳ、假设按照上述流程准确规范完成后,最后得到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m1;若没有进行第⑥步,第⑤步完成后直接进行第⑦步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质量为m2;则m1大于m2.(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或“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人们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材料的属性,比如“薄如纸,润如玉,声如馨,明如镜”是形容中国发明的瓷(瓷器);也可借用材料的属性来丰富比喻,比如借用铜、铁的坚硬,就有了“铜墙铁壁”这类词语.下列词语中,同样借用材料硬性来构词的是④.(填序号)①金碧辉煌 ②火树银花 ③铜壶滴漏 ④铁石心肠
(2)某型号的水泥主要成分有:Ca2SiOx、Ca3SiOy、Ca3Al2Oz,则x、y、z 分别是4、5、6.水泥具有水硬性,跟水掺和搅拌后很容易凝固变硬,水泥要密封保存.普通水泥以粘土 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煅烧后再加入适量石膏用以调节硬化速度.
(3)某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它的链节为,设其平均聚合度为3000,则该高聚物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 000.从结构角度看它应该属于线 型高分子.试推测有机玻璃能溶于CHCl3,具有热塑(填“热塑”或“固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写出适当的计算过程
(1)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说明文字.
试计算:该硫酸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上述浓硫酸加水稀释至2mol•L-1,取50mL该稀硫酸溶液与足量的锌粉反应,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体积为多少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室温下,向a mol/L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至完全中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pH逐渐减小B.n(NH4+)增大
C.恰好中和时水溶液显中性D.Kw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28g KOH固体必须溶解在1800g水中,才能使每200个水分子中有1个K+,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7ρmol/L.(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