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硝酸和硫酸所具有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强氧化性和酸性
(1)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
(2)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滴在纸上,发现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
(3)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与铜反应,反应中浓硫酸和浓硝酸显示出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B.阴极逸出气体
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D.溶液的pH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OH一、HCO3- B.Ba2+、OH一、C1—
C.H+、K+、CO32-、 D.NH4+、N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正极反应为 Cu-2e-===Cu2+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节能减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B.包装盒、快餐盒等全部用聚苯乙烯生产,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C.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将废弃的秸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产生发射光谱
C.同一原子中,2p能级比3p能级的轨道数少
D.3d轨道能量小于4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2 mol/L、18.4 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 mol/L硫酸于试管中; 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 反应快慢: Mg>Fe>Cu |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
(1)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主要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纯度、质量、表面积均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
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级镊子臂长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乳浊液 D. 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