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SO42-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电,d电极为正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CO2和3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  ⇌ CH3OH(g)+H2O(g),△H=-a kJ·mol1a>0), 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 H2,同时生成0.4molH2O

D.该体系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

②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改变条件         (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2)某甲醇燃料电池原理如图1所示。

①M区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2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则该电解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假设溶液体积为300mL,当溶液的pH值变为13时(在常温下测定),理论上消耗甲醇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3)有一种用CO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已知:CO2(g)+3H2(g)  ⇌  CH3OH(g)+H2O(g)   H=-a kJ·mol1

CH3OH(g)=CH3OH(l)                   H=-b kJ·mol1

2H2(g)+O2(g)=2H2O(g)                 H=-c kJ·mol1

H2O(g)=H2O(l)                        H=-d kJ·mol1

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 +S +SO2。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从锂电极通过外电路流向碳电极

C.每生成1mol SO2转移4mol电子         D.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Zn+2MnO2+2NH4+=Zn 2++ Mn2O3+2NH3+H2O

在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Zn     B. 碳棒     C. MnO2和NH4+    D. Zn 2+和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下,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2+(aq)+2OH(aq),向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离子数目减少             B.溶液中c(Ca2+)增大

C.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地球上的能主要于太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CO2以减缓温室效应,主要过程可以描述分为下列三步(用“C5”表示C5H10O4,用“C3”表示C3H6O3):

Ⅰ:H2O(l)=2H(aq)+1/2O2(g)+2e       △H=+284kJ/mol

Ⅱ:CO2(g)+C5(s)+2H(aq)=2C3(s)      △H=+396kJ/mol

Ⅲ:12C3(s)+12e=C6H12O6(葡萄糖、s)+6C5(s)+3O2(g)△H=-1200kJ/mol

写出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左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min);

②氢气的转化率=             

③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④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⑤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则c1      c2的关系(填>、<、=)。

    

(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是节能减排,大力开发利用燃料电池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如上图右所示甲烷燃料电池就是将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将其插入KOH溶液,从而达到吸收CO2的目的。

① 通入氧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 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通常情况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下列量值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总质量;⑥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Q > 0(I)

  2NO(g)+Cl2(g)2ClNO(g)  K2   Q > 0 (II)

28.由(I)(II)得到: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式子,请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K=

29.(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II)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II)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а1= 。30.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 а1(填“>”“<”或“=”),平衡常数K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1.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32.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 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i=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 i=1.7×10-5mol?L?1)。

33.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的方法是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SO]>[NH]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c2,pH分别为a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