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组合

分类  

A

B

C

D

纯碱

烧碱

苛性钠

苛性钾

盐酸

硫酸

醋酸

油酸

烧碱

食盐

萤石

苏打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铝

氧化镁

过氧化钠

氧化钠

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选D。A项中纯碱属于盐,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B项中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项组合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r、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H2)>p(O2)>p(Ar)                  B.p(O2)>p(Ar )>p(H2)

C. p(Ar)>p(H2)>p(O2)                  D.p(H2)>p(Ar)>p(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油酸的化学式为C17H33COOH,结构中含有两种官能团,通过实验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COO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油脂1.768 g完全催化加氢,需标准状况下氢气134.4 mL,同物质的量的该油脂氢化后,皂化消耗NaOH 0.24 g,若该油脂是简单甘油酯,写出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12·福建高考)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

B.(2012·福建高考)0.5 mol O3与11.2 L O3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2012·新课标全国卷)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2012·广东高考)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AgCl↓+N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BaSO4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是(  )

A

B

C

D

X

FeCl3溶液

FeCl3溶液

Cu

Na2SO4溶液

Y

FeCl2

CuCl2

Fe

Na2CO3

Z

Fe

Fe

稀硫酸

B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中有8个主族              B.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

C.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D.IA族中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a g,加入2 mol·L-1的硫酸溶液50 mL,恰好完全溶解,若将a g的该混合物在过量的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    )

A.1.6a g                      B.(a-1.6) g

C.(a-3.2) g                   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下列方式进行综合利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F是具有香味的液体。

(1)A的名称是_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与其属同一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还有(写出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