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有下列物质:①Fe; ②CO2;③Cu(OH)2;④C2H5OH(酒精);⑤MgCl2溶液;⑥硝酸铵;⑦氨气;⑧NaCl固体(用序号作答).
(1)上述物质中,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③⑥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④⑦.
(2)硝酸铵的化学式是NH4NO3,氨气的化学式是NH3

分析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是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气;
(2)硝酸铵的化学式是 NH4NO3,氨气的化学式是NH3

解答 解:(1)①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
③Cu(OH)2是碱,属于电解质;
④C2H5OH(酒精)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⑤MgCl2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硝酸铵属于盐,是电解质;
⑦氨气,属于非电解质;
⑧NaCl固体,属于电解质;
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③⑥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④⑦;
故答案为:③⑥⑧;②④⑦;
(2)硝酸铵的化学式是 NH4NO3,氨气的化学式是NH3,故答案为:NH4NO3;NH3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明确二者的概念和区别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室温下,pH均为13的Na2CO3和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10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写出相应反应的方程式(注明条件)

方程式①:CH2=CH2+Br2→CH2BrCH2Br;
方程式②:CH2BrCH2Br+2H2O$→_{△}^{氢氧化钠}$HOCH2CH2OH+2HBr;
方程式③:CH2OH-CH2OH+O2$\stackrel{一定条件}{→}$CHO-CHO+2H2O;
方程式④(写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方程式⑤:HOOC-COOH+HOCH2CH2OH$→_{△}^{浓硫酸}$+H2O,;
乙烯和苯乙烯1:1的加聚反应方程式nCH2=CH2+nCH2=CH(C6H5)$\stackrel{引发剂}{→}$-CH2-CH2-CH2-CH(C6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氯水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五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氯水足量):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石蕊试液最终变为无色.
(3)久置的氯水变为盐酸(填成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
(4)实验室饱和氯水的保存方法是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阴凉避光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1)提取溴水中的溴,可采用的方法:萃取.
(2)用作发酵粉,或者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小苏打(NaHCO3).
(3)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5℃时进行四组实验,其中“实验内容”与对应“现象或结论”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内容现象或结论
A向2SO2+O2?2SO3的平衡体系中加入由18O构成的氧气则SO2中的18O的含量会增加
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阴极逸出气体且附近溶液呈现红色
CFeCl3+3KSCN?Fe(SCN)3+3KCl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颜色加深
恒温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向pH=1的盐酸和醋酸各0.5L的溶液中各加入1.4g铁粉醋酸中生成H2的速率快且最终气体量多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溶液稀释,c(Fe2+)降低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i中Ag+消耗I-:Ag+(aq)+I-(aq)?AgI(s),I-浓度下降,使平衡2Fe3++2I-?2Fe2++I2逆向移动;ⅱ中增大Fe2+浓度,同样平衡2Fe3++2I-?2Fe2++I2逆向移动.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2Fe3++2I-?2Fe2++I2”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如图1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正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左侧溶液颜色褪色,有黄色沉淀生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 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c(Fe2+)升高,导致Fe2+的还原性强于I-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不向左管滴加AgNO3溶液,而是向右管加入1mL1mol•L-1FeSO4溶液.
(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物质M具有热导率高、高温下电绝缘性好、高温下材料强度大、无毒等优异性能.经检测,M中只含有两种短周期元素.现取41g M溶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22.4L气体B(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得),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往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可观察到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物质B有以下转化关系:B$\stackrel{x}{→}$C$\stackrel{x}{→}$D$\stackrel{H_{2}O}{→}$E,E是一种强酸.将C和D的混合物溶解在接近零度的水中,即可得到一种弱酸F的水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M的化学式为AlN.
(2)无色溶液A呈碱性,其原因是AlO2-+2H2O?Al(OH)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弱酸F是一种比碳酸酸性稍强的弱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通常在室温下易分解.要制得F溶液,可以往冷冻的其钠盐浓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下列物质不适合使用的是bd(填序号).
a.盐酸b.二氧化碳  c.稀硫酸d.二氧化硫
(4)工业碱性废水中若含有NO2-,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检测到B气体.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NO2-+OH-+H2O=2AlO2-+NH3↑.若改用电解法将废水中NO2-转换为N2除去,N2将在阴极(填“阴极”或“阳极”)生成,电极反应式为2NO2-+6e-+4H2O=N2+8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3.01×1023个OH-与0.25molH2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