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硝酸铜;
(2)根据甲乙两个装置的不同点分析;
(3)对4个装置逐一分析,并考虑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对于装置①应将U形管向右偏转,让浓硝酸与螺旋状钢丝接触,产生NO2气体后再扶正U形管,使铜丝与硝酸脱离接触,反应终止;对于装置③应该先关闭止水夹,产生的NO2气体进入注射器后再打开止水夹,同时还应该考虑到b试管中应该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与产生的NO2气体反应;
(4)铜和稀硝酸 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是因为试管中含有空气,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加入碳酸盐会和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把试管中空气赶净,便于观察生成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
Ⅱ、(1)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元素化合价降低为0价;
(2)①根据pH升高,溶液的酸性减弱,加入的物质能与酸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②Cu和H2SO4之间的反应是非自发的,需要电解池实现,根据电解池的构成条件来回答.
解答 解:Ⅰ、(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的一个反应是浓硝酸与铜片反应或是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即Cu+4H++2NO3-=Cu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
(2)甲、乙两个装置的差异在于:甲装置铜与浓硝酸反应使用的是铜片直接与浓硝酸反应,而乙装置则是可移动的铜丝与浓硝酸反应,其优点为便于控制,需要时插入酸液就反应,不需要时从酸液中移出即可;甲装置没有处理NO2污染的装置,而乙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NO2,能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①可以控制反应;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对4个装置逐一分析,并考虑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对于装置①应将U形管向右偏转,让浓硝酸与螺旋状钢丝接触,产生NO2气体后再扶正U形管,使铜丝与硝酸脱离接触,反应终止;对于装置③应该先关闭止水夹,产生的NO2气体进入注射器后再打开止水夹,同时还应该考虑到b试管中应该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与产生的NO2气体反应,设计的装置(如图2)能达目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4)铜和稀硝酸 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是因为试管中含有空气,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2NO+O2=2NO2;加入碳酸盐会和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把试管中空气赶净,便于观察生成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
故答案为:2NO+O2=2NO2; 碳酸盐与硝酸的反应速率快,生成的CO2排走了试管内的空气;
Ⅱ、(1)火法炼铜:Cu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u+SO2,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铜元素化合价从+1、+2价反应后变化为0价,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2S、CuSO4都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还原;
(2)①pH升高,溶液的酸性减弱,加入的物质能与酸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故答案为:CuO或Cu(OH)2;
②Cu和H2SO4之间的反应是非自发的,需要电解池实现,金属铜作阳极,阴极是导体即可,电解质为硫酸,即,故答案.
点评 本题把实验知识与浓硝酸的性质、二氧化氮的性质、喷泉实验的发生等结合一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而难度较大,需要细心审题,认真分析,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哪种物质对普通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该物质是( )
A.氢硫酸 B. 氢氟酸 C.浓硫酸 D.浓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B.0.1mol/L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D.室温下,稀释0.1mol/L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C(NH3)/mol•L-1 | 0.08 | 0.14 | 0.18 | 0.20 | 0.20 | 0.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