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氨气和氯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它们的某些性质.实验一:用氨气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并测定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

(1)检査图1的装置Ⅰ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和盖子,从分液漏斗往烧瓶中加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2)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三颈烧瓶未充满水(假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原因是氨气中混有空气.用碱式滴定管(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喷泉实验后的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0mol/L盐酸滴定测定氨水的浓度,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选填字母).
A.当pH=7.0时,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 B.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测定结果偏低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D.当 pH=11.0 时,K(NH3•H2O)约为2.2×10-5
实验二:拟用图3装置设计实验来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3)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4)图3中的装置连接顺序为A→D→F→C→E→B (用大写字母表示).若按照正确顺序连接实验装置后,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5)写出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6)反应完成后,F装罝中底部有固体物质生成.请利用该固体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H3•H2O为弱碱(其余实验用品自选)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明NH3•H2O为弱碱.

分析 (1)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2)集气时有空气混入,空气中氧气、氮气不溶于水,则三颈烧瓶未充满水;氨水溶液呈碱性,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氨水至锥形瓶中;分析不当操作对V(HCl)的影响,结合c(氨水)=$\frac{c(HCl)•V(HCl)}{V(N{H}_{3}•{H}_{2}O)}$分析;依据中和滴定计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frac{c(O{H}^{-})•c(N{H}_{4}^{+})}{c(N{H}_{3}•{H}_{2}O)}$;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c(OH-)≈c(NH4+)=0.001mol/L,结合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
(3)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制取氨气;
(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根据气体的制备、除杂、混合反应及尾气吸收的顺序安装反应装置;
(5)根据究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
(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可证明NH3•H2O为弱碱.

解答 解:(1)将导管口堵住,向分液漏斗内加水,直到分液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观察水柱液面的变化,如果不下降证明严密,
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 K,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和盖子,从分液漏斗往烧瓶中加水,若分液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2)氨气极易溶于水,全为氨气可充满烧瓶,若混有空气,水不能充满;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氨水至锥形瓶中;
A.当pH=7.0时,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则由c(氨水)=$\frac{c(HCl)•V(HCl)}{V(N{H}_{3}•{H}_{2}O)}$分析可知,V(HCl)小,氨水与盐酸未能恰好中和,故A不选;
B.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测定结果偏低,则由c(氨水)=$\frac{c(HCl)•V(HCl)}{V(N{H}_{3}•{H}_{2}O)}$分析可知,V(HCl)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B选;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则由c(氨水)=$\frac{c(HCl)•V(HCl)}{V(N{H}_{3}•{H}_{2}O)}$分析可知,V(HCl)大,则测定结果偏高,故C不选;
D.当 pH=11.0 时,K(NH3•H2O)约为2.2×10-5
设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c×20mL=0.05000mol/L×22.40mL,解得C(NH3•H2O)=0.045mol/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frac{c(O{H}^{-})•c(N{H}_{4}^{+})}{c(N{H}_{3}•{H}_{2}O)}$,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c(OH-)≈c(NH4+)=0.001mol/L,则:K(NH3•H2O)=$\frac{c(O{H}^{-})•c(N{H}_{4}^{+})}{c(N{H}_{3}•{H}_{2}O)}$=$\frac{0.001×0.001}{0.045}$=2.2×10-5;故D选;
故答案为:氨气中混有空气;碱式滴定管;BD
(3)可用装置A制取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故答案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用来干燥氯气,然后在F中混合反应,则连接顺序为A→D→F→C→E→B,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A→D→F→C→E→B;无尾气处理装置;
(5)根据究氯气与氨气反应8NH3+3Cl2═6NH4Cl+N2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是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故答案为: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设计证明NH3•H2O为弱碱实验方案为:取 F 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 pH,若 pH<7,可证明 NH3•H2O 为弱碱,
故答案为:取 F 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 pH,若 pH<7,可证明 NH3•H2O 为弱碱.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氨气的制备和喷泉实验的设计、电离常数的计算,明确喷泉实验原理和氨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6H+═2Fe2++3H2O
B.碳酸氢钠溶液中加稀硫酸:CO32-+2H+═H2O+CO2
C.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Mg2++OH-═Mg(OH)2
D.Cu(OH)2加入H2SO4:2H++Cu(OH)2═Cu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以含铅废料(主要含Pb、PbO、PbO2、PbSO4)和稀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PbO等,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主要流程如图1:

(1)“酸溶”时,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生成1mol PbS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①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
②2Fe3++Pb+SO42-=PbSO4+2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②)
(2)写出脱硫过程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SO4+2NaOH$\frac{\underline{\;\;△\;\;}}{\;}$PbO+Na2SO4+H2O.
(3)已知:①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②粗品PbO中所含杂质不溶于NaOH溶液.结合上述信息,完成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将粗品PbO溶解在一定量35%(填“35%”或“10%”)的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填“趁热过滤”或“蒸发浓缩”),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
(4)将PbO粗品溶解在HC1和NaC1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含Na2PbC14的电解液,电解Na2PbC14溶液,生成Pb,如图3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PbCl42-+2e-=Pb+4Cl-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Na2PbC14浓度极大下降,为了恢复其浓度且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阴极区采取的方法是继续向阴极区加PbO粗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AlO2 (aq)$\stackrel{CO_{2}}{→}$ Al(OH)3   $\stackrel{△}{→}$Al
B.CaSO4(s)$\stackrel{饱和Na_{2}CO_{3}}{→}$CaCO3(s)$\stackrel{CH_{3}COOH(aq)}{→}$(CH3COO)2Ca(aq)
C.Fe2O3 $\stackrel{HCl(aq)}{→}$  FeCl3(aq)$\stackrel{△}{→}$    无水FeCl3
D.NaCl(aq)$\stackrel{CO_{2}}{→}$   NaHCO3$\stackrel{△}{→}$  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的原理图.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只允许钠离子通过.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2+NaBr3$?_{充电}^{放电}$Na2S4+3NaBr下列关于此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B.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3NaBr+2e-=NaBr3+2Na+
C.电池中右侧的电解质溶液为Na2S2-Na2S4混合溶液
D.充电的过程中当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导线通过0.1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含硫物质的性质及制备.
【探究一】用下面的装置如图1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装置连接顺序为A、C、B、E、D、F(用字母表示),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
【探究二】
(1)某小组同学为探究SO2的漂白性性质,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i中红色褪去;ii中无变化.碱石灰的作用除了吸收尾气外还有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中干扰实验的作用.从实验中可知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H2SO3、HSO3-、SO32-
(2)该小组同学又对SO2与氯水的反应进行探究.
①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饱和氯水和SO2,振荡,静置,再吸入少量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不褪色.②改变氯水用量,重复①操作,发现品红溶液红色褪去,你认为②中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过量氯水将品红氧化漂白或过量SO2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 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来验证你的假设将实验②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试管少许,加热,若无红色出现,原因为前者,反之则为后者.
【探究三】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清洗、印花、脱色以及织物的漂白等.制取保险粉通常需要二氧化硫.
(1)制取Na2S2O4常用甲酸钠法.控制温度70-80℃,在甲醇溶液(溶剂)中溶解甲酸钠(HCOONa),再滴加Na2CO3溶液同时通SO2维持溶液酸性,即可生成Na2S2O4,反应的离子方捏式2HCOO-+4SO2+CO32-=2S2O42-+H2O+3CO2
(2)测定保险粉纯度.Na2S2O4属于强还原剂,暴露于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Na2S2O4遇KMnO4酸性溶液发生反应:5Na2S2O4+6KMnO4+4H2SO4═5Na2SO4+3K2SO4+6MnSO4+4H2O.称取5.0g Na2S2O4样品溶于冷水中,配成100mL溶液,取出1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21.00mL.则该样品中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60.9% (杂质不参与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B.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D.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273K和101kPa的条件下,将2.00g氮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
A.6.72LB.7.84LC.10.08LD.13.4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单质硅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钠钾合金可在快中子反应堆中作热交换剂
C.二氧化硫不可用作熏蒸粉丝
D.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