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宜用铝制餐具蒸煮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C.向氢氧化铝悬浊液中加入氨水氢氧化铝溶解

D.氧化铝与水反应可制得氢氧化铝

【答案】A

【解析】

A. 明矾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其水溶液中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可净水,可用作净水剂,A正确;

B. Al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则不宜用铝制餐具蒸煮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B错误;

C. 向氢氧化铝悬浊液中加入氨水,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则氢氧化铝不溶解,C错误;

D. 氧化铝与水不反应,不能用此方法制得氢氧化铝,D错误;

答案为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时,AgCl(s)与AgI(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Y表示的变化关系

B. t℃时,向Z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变为曲线X对应的饱和溶液

C. t℃时,AgCl(s)+I(aq)AgI(s)+Cl(aq)的平衡常数K=1×103

D. t℃时,向浓度均为0.1mol/ L的KI与KCl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当Cl刚好完全沉淀时,此时c(I) = 1×10-1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寒,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装置II中生成有机物的反应为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装置III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要让装置I中的水倒吸入装置II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简述这一操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①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

②用5%的溶液洗涤,振荡,分液;

③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

④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

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 R、T、Q、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 原子半径:T>Q>R

D. T 的盐溶液一定能电离出 T 的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填空:有下列物质:①O2 CO2 NH3 Na2O Na2O2 NaOH CaBr2 H2O2 NH4Cl N2,回答下列问题:

(1)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

(2)写出⑤、⑧、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于水只破坏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溶于水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0.02mol铜片溶于100mL9mol/LHNO3中,产生336mL气体(只含NO、NO2)。该气体与一定量O2混合后用水恰好完全吸收,则通入的O2体积为(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  )

A. 22.4mL B. 33.6mL

C. 44.8mL D. 224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B.Na2OC.MgCl2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苯乙烯(b)、立方烷(d)、环辛四烯(p)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d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B. b、p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 d是烷烃,只能取代,不能加成 D. b和苯乙炔一样,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