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震惊全国的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N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
(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N+H2O2+H2O═NaHCO3+NH3↑.
(2)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图装置制备Na2S2O3
①a装置中盛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
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或防倒吸.
②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Na2SO3
③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NaOH溶液(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2打开K1,目的是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 (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 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50mL.
④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⑤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0.98mg/L,不能(选填“能”、“不能”)排放.

分析 (1)用双氧水处理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二者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氢钠;
(2)实验一: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
实验二:④Ag+与CN-反应生成[Ag(CN)2]-,当CN-反应结束时,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
⑤计算消耗硝酸银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Ag++2CN-=[Ag(CN)2]-计算出氰化钠的含量.

解答 解:(1)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根据原子守恒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所以反应为:NaCN+H2O2+H2O═NaHCO3+NH3↑;
故答案为:NaCN+H2O2+H2O═NaHCO3+NH3↑;
(2)实验一: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①由仪器构造可知为圆底烧瓶;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安全瓶或防倒吸;
②d装置吸收二氧化硫,d中溶质有NaOH、Na2CO3,碱过量,还有亚硫酸钠生成;
故答案为:Na2SO3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为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应再关闭K2打开K1
故答案为:NaOH溶液;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④Ag+与CN-反应生成[Ag(CN)2]-,当CN-反应结束时,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⑤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为2.5×10-3L×0.0001mol/L=2.50×10-7mol,
根据方程式Ag++2CN-=[Ag(CN)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2.50×10-7mol×2×49g/mol=2.45×10-5g,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frac{2.45×1{0}^{-2}mg}{0.025L}$=0.98mg/L>0.50mg/L,处理后的废水未达到达到排放标准,不能排放;
故答案为:0.98;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物质含量测定等,题目综合性较强,关键是对原理的理解,注意制备中渗入环保意识,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制备基本原则,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2++2OH-═Mg(OH)2
C.铝片放入过量浓NaOH溶液:2Al+2OH-+2H2O═2AlO2-+3H2
D.将铜片放入过量稀HNO3溶液中:3Cu+8HNO3═3Cu2++6NO3-+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关下列反应前后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粒投入100mL稀盐酸中,溶液质量减轻
B.加热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固体质量减轻
C.铁钉放入氯化铜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大
D.光照新制氯水,溶液的颜色变浅,酸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有机化合物X、Y、A、B、C、D、E、F、G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以下信息:
①RCHO$\stackrel{HCN}{→}$RCHO$→_{△}^{H_{2}O/H+}$
②RCOOH$\stackrel{SOCl_{2}}{→}$$\stackrel{R'OH}{→}$RCOOR'(R、R'代表烃基)
③X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Y.
④化合物F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吸收峰.
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X与HCN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酯类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C15H14O3,其结构简式是
(3)X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NH32OH$\stackrel{水浴△}{→}$+2Ag↓+3NH3+H2O.
(4)G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tackrel{△}{→}$++H2O.
(5)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水解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④含氧官能团处在对位.满足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五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写出以C2H5OH为原料合成乳酸()的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3CH2Br$→_{△}^{NaOH溶液}$CH3CH2OH$→_{浓硫酸,△}^{CH_{2}COOH}$CH3COOCH2CH3C2H5OH$→_{△}^{O_{2}/Cu}$CH3CHO$\stackrel{HCN}{→}$CH3CH(OH)CN$→_{△}^{H_{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二氯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与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常用作脱水剂,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
(1)用硫黄(用S表示)、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氯化亚砜,原子利用率达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2:3:1.写出SOCI2吸收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SOCl2+H2O=SO2↑+2HCl↑.
(2)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用ZnCl2•xH2O晶体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并验证生成物中含有S02(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D→E→F→C.
②冷凝管的进水口是b.(填“a”或“b”)
③实验结束后,为检测ZnCl2•xH2O晶体是否完全脱水,称取蒸干后的固体ag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bg.若$\frac{a}{b}$=2.1(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证明ZnCl2•xH2O晶体已完全脱水.
④乙同学认为直接将ZnCl2•x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灼烧即可得到无水ZnCI2,但大家说此方法不可行,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ZnCl2•xH2O$\frac{\underline{\;\;△\;\;}}{\;}$2HCl+ZnO+(x-1)H2O.
(3)丙同学认为SOC1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丁同学认为该实验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戊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判断丁同学的观点:
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过量SOCl2,振荡使两种物质充分反应;再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脱水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按照戊同学的思路方法,还可以选择证明Fe2+或SO42-(填离子符号)是否存在证明该过程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与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
 气密性检查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以FeBr2溶液为原料回收溴,并制取铁红,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

请回答:
(1)a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
(2)热空气的作用是从溶液中吹出溴蒸气.
(3)b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frac{\underline{\;\;△\;\;}}{\;}$2MgO                        ②3Mg+N2$\frac{\underline{\;\;△\;\;}}{\;}$Mg3N2
③2Mg+CO2$\frac{\underline{\;\;△\;\;}}{\;}$2MgO+C                  ④Mg+H2O$\frac{\underline{\;\;△\;\;}}{\;}$MgO+H2
⑤Mg3N2+6H2O$\frac{\underline{\;\;△\;\;}}{\;}$3Mg(OH)2↓+2NH3↑   
所需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铜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i→j→h→g→d→c→k→l→a→b.
(2)装置B的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装置C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装置E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3)通气后,能否同时点燃A、E装置的酒精灯?(填“能、不能”)不能,原因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含有下列离子的五种溶液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Fe2+;(填离子符号,下同)
(2)加入过量NaOH溶液无沉淀的是Al3+
(3)加铁粉溶液质量增重的是Fe3+,溶液质量减轻的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