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NaOH、CuSO4、HCl、KNO3 | B. | HCl、KOH、NaCl、Na2SO4 | ||
C. | Ca(OH)2、Na2CO3、NaCl、HCl | D. | NaNO3、MgCl2、KCl、Ba(OH)2 |
分析 如果物质之间混合时现象不同,如生成气体、沉淀、有颜色变化等,则可以鉴别,否则无法鉴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铜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HCl、KNO3都不反应而导致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
B.这几种物质相互混合时都没有明显现象变化,所以不能鉴别,故B错误;
C.Ca(OH)2、Na2CO3混合产生白色沉淀,Na2CO3、HCl混合生成无色气体,NaCl和其余三种物质混合无明显现象,所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MgCl2、B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MgCl2、Ba(OH)2分别和NaNO3、KCl混合时都无明显现象,所以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鉴别和检验试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利用物质之间反应的差异性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有氧气放出:ClO-+H2O2═O2↑+Cl-+H2O | |
B. | 碳酸钙溶于稀醋酸溶液:CaCO3+2H+═Ca2++CO2↑+H2O | |
C. | 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4H++NO3-═Ag++NO↑+2H2O | |
D.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目的 | 实验编号 | 温度 | 金属铝的形态 | 酸及浓度 |
1.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②和③探究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②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4.①和⑤实验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差异 | ① | 25℃ | 铝片 | 4.0moL/L盐酸 |
② | 25℃ | 铝片 | 2.0moL/L盐酸 | |
③ | 35℃ | 铝片 | 2.0moL/L盐酸 | |
④ | 25℃ | 铝粉 | 2.0moL/L盐酸 | |
⑤ | 25℃ | 铝片 | 2.0moL/L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frac{100a(Mr-18x)}{MrV}$ | |
B.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frac{a(Mr-18x)}{(a+b)Mr}$ | |
C. | 25℃,R的溶解度$\frac{100a(Mr-18x)}{(bMr+18ax)}$ | |
D. | 饱和溶液的密度$\frac{a+b}{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序号 | 滴定管液面起始读数 | 滴定管液面终点读数 |
1 | 1.32mL | 23.36mL |
2 | 2.26mL | 24.22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 |
B. |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4个能层 | |
C. | 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 |
D. |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