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已知:①C(s)+02(g)-C02(g)△H1=-393.5kJ/mol;②CO(g)+$\frac{1}{2}$02(g)-C02(g)△H2=-283.0kJ/mol.
(1)反应C(s)+$\frac{1}{2}$02(g)-CO(g)△H=-110.5KJ/mol;
(2)12g炭在空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损失热量约为283KJ.

分析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n=$\frac{m}{M}$计算出12g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2g炭在空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损失热量.

解答 解:(1)①C(s)+O2(g)═CO2(g)△H=-393.5kJ/mol
②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
依据盖斯定律(1)-(2)得到:C(s)+$\frac{1}{2}$O2(g)═CO(g)△H=-110.5KJ/mol;
则反应:C(s)+$\frac{1}{2}$O2(g)═CO(g)的△H=-110.5 kJ/mol,
故答案为:-110.5;
(2)12g碳的物质的量为:$\frac{12g}{12g/mol}$=1mol,
根据反应①可知,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93.5kJ/mol×1mol=393.5kJ,
根据(1)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为:110kJ/mol×1mol=110.5kJ,
则12g炭在空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损失热量为:393.5kJ-110.5kJ=283kJ,
故答案为:283.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盖斯定律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根据上表数据分析,磷原子半径可能是(  )
原子NSSi
半径r/10-10m0.751.021.17
A.1.10×10-10mB.0.70×10-10mC.1.20×10-10mD.0.80×10-1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说明下列各对原子中哪一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高,为什么?
S与P   Al与Mg   Sr与Rb   Cu与Zn   Cs与Rn   Rn与A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转变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CO→CO2B.FeCl2 →FeCl3C.Na2SO3 →SO2D.CuO→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制备硫酸铜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将浓硝酸分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图1中,A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烧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或3Cu+8H++2NO3-═3Cu2++2NO↑+4H2O.
(2)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改进的目的是可防止倒吸,NO、NO2有毒气体能被完全吸收.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坩埚.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b(填字母序号).
a、CaO      b、CuCO3     c、CaCO3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g铜丝放到45mL 1.5mol/L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h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6g.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④控制温度在50℃和60℃加热的原因为防止双氧水分解,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减少晶体溶解.
⑤上述两组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第二组(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第一组中的方案1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方案2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而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高铁酸钾(K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
(1)用K2FeO4处理废水时,既利用其强氧化性,又利用Fe(OH)3胶体的聚沉作用.
(2)制备K2FeO4可以采用干式氧化法或湿式氧化法.
①干式氧化的初始反应是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每生成2mol Na2FeO4时转移电子10 mol.
②湿式氧化法的流程如图1:

上述流程中制备Na2FeO4的化学方程式是2Fe(NO33+3NaClO+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结晶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K++FeO42-=K2FeO4↓.
(3)K2FeO4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4FeO${\;}_{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图2所示.
图ⅠK2FeO4的稳定性与温度的关系  图ⅡK2FeO4的稳定性与溶液pH的关系
①由图Ⅰ可得出的结论是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②图Ⅱ中a<c(填“>”、“<”或“=”),其原因是由4FeO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FeO42-浓度越小,pH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
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中观察的主要现象是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a.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碱石灰(写名称).
b.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
B.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只可能含有离子键而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D.多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