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分析 根据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判断.氯气是一种有毒、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能和碱性溶液反应、能和水反应,1体积的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解答 解:A、虽然氯气能和水反应,且氯气的溶解性不大,室内放一盆水不能吸收大量的氯气,故A错误;
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氯气有毒,故B错误;
C、根据风向,向逆风方向撤离,故C错误;
D、Cl2+H2O=HCl+HClO、2HCl+Na2CO3=2NaCl+H2O+CO2↑,所以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源于生活,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把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要学以致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实验室需用480mL 0.10mol/L的CuSO4溶液,现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该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称取8.0 g CuSO4,加入500 mL水
B.称取7.68 g CuSO4,加入480 mL水
C.称取12.5 g CuSO4•5H2O,加水配成500 mL溶液
D.称取12.0 g CuSO4•5H2O,加水配成480 m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种回收并利用含碘(I-)废液的工艺流程如图1:

(1)“沉淀”中生成CuI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I-+SO32-+H2O=2CuI↓+SO42-+2H+
(2)CuSO4的投加量对废水中I-的去除量影响较大,不同投加量(用过量系数表示)下,反应后I-和Cu2+的浓度如图2所示,则适宜的CuSO4过量系数应为1.1,分析原因小于1.1则I-去除率较低,大于1.1又会引入较多的重金属离子Cu2+
(3)反应Ⅰ中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其中铁与碘的质量比为21:127),则加入的水的作用是催化剂,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Fe3I8+4K2CO3=Fe3O4+8KI+4CO2↑.
(4)操作Ⅰ包括蒸发(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或防止KI的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兴趣小组研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SO2气体与Fe3+反应的主要产物是Fe2+、SO42-.(填离子符号)
(2)下列实验方案可以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B.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空气污染.
(4)如果有280mL SO2气体(已折算为标态)进入C装置中,则C中50mL NaOH溶液的浓度至少为0.25mol/L才能达到目的.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一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二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方案①,原因是过量的SO2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
(6)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装置B中溶液蓝色褪去,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I2+SO2+2H2O=4H++2I-+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l-)>c(CH3COO-)=c(OH-
B.0.1 mol•L-1 NH4Cl溶液与0.1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pH>7):c(NH3•H2O)>c(NH${\;}_{4}^{+}$)>c(Cl-)>c(OH-
C.0.1 mol•L-1 Na2CO3溶液与0.1 mol•L-1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frac{2}{3}$c(Na+)=c(CO${\;}_{3}^{2-}$)+c(HCO${\;}_{3}^{-}$)+c(H2CO3
D.0.1 mol•L-1 Na2C2O4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2c(C2O${\;}_{4}^{2-}$)+c(HC2O${\;}_{4}^{-}$)+c(OH-)=c(Na+)+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

(1)请配平e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
(2)e处反应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3)b处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蓝色,d处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
(4)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5)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能(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Cl2>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44 g C3H8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3NA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9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高纯度单质广泛应用于信息材料中;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

(1)写出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IA族,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NaOH.
(2)将Z的单质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生的颜色变化如图2,请在方框内填写出导致该阶段颜色变化的主要粒子符号.
(3)用焦炭和YW2反应可制的Y的单质,请写出反应方程式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看电荷是否守恒.如FeC12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C12═Fe3++2Cl-,而应写成2Fe2++C12═2Fe3++2Cl-,同时两边各原子数也应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