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2L 2.5mol•L-1溶液中缓慢加入0.1molNa2O2粉末.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操作(由于反应②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故沉淀C没有完全溶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Ⅱ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过滤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气体H的化学式:O2
(3)溶液E中含有的离子主要是K+、Na+、Al3+、SO42-
(4)写出②、③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OH)3+NaOH=NaAlO2+2H2O;
③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

分析 由2Na2O2+2H2O=4NaOH+O2↑,可知0.1molNa2O2可以得到0.2molNaOH、0.05molO2,KAl(SO42的物质的量为2L×2.5mol/L=5mol,由Al3++3OH-=Al(OH)3↓,可知OH-不足,故沉淀C为Al(OH)3,溶液E中含有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钠,气体H为O2,沉淀C加入少量NaOH,沉淀C没有完全溶解,则F为NaAlO2,沉淀C加热分解生成B为Al2O3,步骤I、Ⅱ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与液体,应采取过滤操作.

解答 解:由2Na2O2+2H2O=4NaOH+O2↑,可知0.1molNa2O2可以得到0.2molNaOH、0.05molO2,KAl(SO42的物质的量为2L×2.5mol/L=5mol,由Al3++3OH-=Al(OH)3↓,可知OH-不足,故沉淀C为Al(OH)3,溶液E中含有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钠,气体H为O2,沉淀C加入少量NaOH,沉淀C没有完全溶解,则F为NaAlO2,沉淀C加热分解生成B为Al2O3
(1)步骤I、Ⅱ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与液体,应采取过滤操作,故答案为:过滤.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可知气体H的化学式:O2,故答案为:O2
(3)溶液E中含有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钠,溶液E中含有的离子主要是:K+、Na+、Al3+、SO42-,故答案为:K+、Na+、Al3+、SO42-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
故答案为:Al(OH)3+NaOH=NaAlO2+2H2O;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高纯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4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如图)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搅拌,通入SO2和N2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SO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
①写出左边集气瓶的作用混合SO2和N2
②石灰乳的作用是:SO2+Ca(OH)2=CaS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写出MnO2和H2SO3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MnO2+H2SO3=Mn2++SO42-+H2O.
④反应过程中,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ac(选择选项填空).
a.缓慢通入混合气体 b.快速通入混合气体c.控制适当的温度 d.高温加热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请补充由(1)制得的MnSO4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边搅拌边加入Na2CO3,并控制溶液pH<7.7;
②过滤,水洗2~3次;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干净.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少量于试管,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水洗合格.
④用少量C2H5OH洗涤,其目的是乙醇容易挥发,便于低温干燥,防止MnCO3受潮被氧化,受热分解;
⑤低于100℃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海带、海藻中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钾的形式存在.化学小组欲用海带制取少量碘单质,先将海带烧成灰,再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流程提取单质碘(已知:2I-+Cl2=2Cl-+I2).
(1)过程 ①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2)过程②中充入适量Cl2的目的是使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
(3)提取碘的过程中实验操作③的名称:萃取(或萃取分液),选择的有机试剂可以是BD(填序号);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苯
(4)过程③中有以下操作.
①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放正分液漏斗;
②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③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④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
⑤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⑥旋开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
⑦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操作顺序正确的是B(填字母).
A.⑦①②③④⑤⑥B.⑦②①④③⑥⑤C.⑦①②④③⑥⑤D.⑦②①③④⑥⑤
(5)过程 ④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有机溶剂,还需要经过蒸馏、冷凝(如图).则冷水的流向为B流向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标出Zn+H2SO4═ZnSO4+H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是H2SO4
(2)还原剂是Zn.
(3)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a g水中投入b g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100b}{a+b}$%,该固体是(提示:溶质不一定是所加入的物质)(  )
A.NaB.Na2O2C.Na2O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Ⅰ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B2O3+3CaF2+3H2SO4$\frac{\underline{\;加热\;}}{\;}$2BF3↑+3CaSO4+3H2O、B2O3+2NH3$\frac{\underline{\;加热\;}}{\;}$2BN+3H2O;
(2)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
Ⅱ工业上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l(OH)3+12HF+3Na2CO3=2Na3AlF6+3CO2↑+9H2O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3)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下列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是ac(选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同浓度酸发生反应的快慢
(4)Na2CO3俗称纯碱,属于离子(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工业上制取纯碱的原料是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
(5)CO2的结构式为O=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Ⅰ、高纯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4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图甲)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搅拌,通入 SO2和N2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SO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MnO2+H2SO3=MnSO4+H2O).

①石灰乳作用: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②若实验中将N2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Mn2+、SO4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右图乙.导致溶液中Mn2+、SO4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氧气和亚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 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请补充由(1)制得的MnSO4溶液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边搅拌边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并控制溶液pH<7.7;
②过滤,并用水洗涤2-3次;
③检验SO42-是否被洗涤除去;      
④用少量乙醇洗涤;          
⑤低于100℃干燥.
Ⅱ、锌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有Zn、Al、Cu、Si等元素.实验室测定其中Cu含量的步骤如下:①称取该合金样品1.1g,用HCl和H2O2溶解后,煮沸除去过量H2O2,过滤,滤液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用移液管移取50.00mL滤液于250mL碘量瓶中,控制溶液的pH=3~4,加入过量KI溶液(生成CuI和I2)和指示剂,用0.011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至终点(反应:I2+2S2O32-=2I-+S4O62-),消耗Na2S2O3溶液6.45mL.
(1)判断步骤②滴定终点的方法是当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由蓝色突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2)计算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2.0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铁铝合金的工业废料,制备FeSO4?7H2O和硫酸铝晶体.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合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合金用蒸馏水洗涤2至3遍;
②取洗涤后废合金,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
③向滤液中边搅拌边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的pH为8_9,静置,过滤,洗涤;
④将③中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
⑤将②得到的固体洗涤后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至铁溶解完全;
⑥将得到的溶液转入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⑦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至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得到FeSO4?7H2O晶体.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去油污.
(2)步骤②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 ↑.
(3)步骤③中,溶液中pH难控制,可改用通入CO2气体.
(4)步骤⑤明显不合理,理由是应该Fe过量,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
(5)用少量冰水洗晶体,其目的是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6)FeSO4?7H2O晶体在高温下可以分解生成Fe2O3,SO2和H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frac{\underline{\;高温\;}}{\;}$Fe2O3+SO2↑+H2SO4+1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氢化铝锂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强还原剂,合成LiAlH4的一种方法如下:
步骤Ⅰ.在N2保护下将块状的LiH粉碎成细小颗粒.
步骤Ⅱ.在如图所示三口烧瓶中加入23.5g LiH和200mL无水乙醚制成悬浊液,在强烈 的搅拌下滴加入71.2g的三氯化铝乙醚溶液300mL.AlCl3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直至反应终止,静置片刻.
步骤Ⅲ.用N2气将烧瓶中的反应物压出,抽滤,将澄清的滤液蒸发至黏稠状,减压蒸馏、得氢化铝锂.
(1)步骤Ⅰ.需在N2气氛中粉碎LiH,其目的是防止LiH与O2反应着火燃烧.
(2)步骤Ⅱ.强烈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步骤Ⅲ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除去残余的乙醚.
(3)抽滤时用到的硅酸盐质仪器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写名称).
(4)步骤Ⅱ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4LiH $\frac{\underline{\;乙醇\;}}{\;}$LiAlH4+3LiCl.
(5)步骤Ⅲ.证明最后固体产物不含乙醚或不含乙醚合物所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