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 | 反应物投入的量 | 反应物的 转化率 | CH3OH的浓度 | 能量变化 (Q1、Q2、Q3均大于0) |
甲 | 1mol CO和2mol H2 | α1 | c1 | 放出Q1kJ热量 |
乙 | 1mol CH3OH | α2 | c2 | 吸收Q2kJ热量 |
丙 | 2mol CO和4mol H2 | α3 | c3 | 放出Q3kJ热量 |
分析 I.(1)令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mol,表示出平衡时CO、CO2的物质的量,化学计量数都是1,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计算n的值,进而计算CO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CO的转化率;
(2)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减小容器的容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d.移出部分CO2,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e.粉碎矿石,使其与平衡混合气体充分接触,平衡不移动;
Ⅱ(3)根据v=$\frac{△c}{△t}$计算v(CH3OH),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4)氢气的燃烧热为286kJ/mol,则:2H2(g)+O2(g)=2H2O(l)△H=-572kJ/mol ①,
由图可得:CO(g)+2H2(g)?CH3OH(g)△H=-91kJ/mol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H3OH(g)+O2(g)=2H2O(l)+CO(g);
(5)A.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B.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
C.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但2α1不一定等于α3 ;
D.CO的转化率为α1,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α1)mol,乙中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α2,乙中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α2mol,甲与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
E.令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nmol,CO(g)+2H2(g)?CH3OH(g)的反应热△H=-QkJ/mol,则Q1=(1-n)Q、Q2=nQ,整理得Q=Q1+Q2;
Ⅲ(6)B为负极,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正极反应式为:2O2+8e-=4O2-,两式相减可得负极电极反应式;
(7)开始阶段发生反应: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铜离子完全放电后,发生反应2H2O$\frac{\underline{\;电解\;}}{\;}$2H2↑+O2↑,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即氢气与氧气的体积相等,令是氢气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再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消耗的甲烷.
解答 解:I(1)令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mol,则:
$\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
开始(mol):1 1
变化(mol):n n
平衡(mol):1-n n+1
所以 $\frac{n+1}{1-n}$=4,解得n=0.6,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为 $\frac{0.6mol}{1mol}$×100%=60%,
故答案为:60%;
(2)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减小容器的容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移出部分CO2,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e.粉碎矿石,使其与平衡混合气体充分接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e错误;
故答案为:d;
Ⅱ(3)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为0.75mol/L,则v(CH3OH)=$\frac{0.75mol/L}{10min}$=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2v(CH3OH)=0.15mol/(L•min),
故答案为:0.15mol/(L•min);
(4)氢气的燃烧热为286kJ/mol,则:2H2(g)+O2(g)=2H2O(l)△H=-572kJ/mol ①,
由图可得:CO(g)+2H2(g)?CH3OH(g)△H=-91kJ/mol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H3OH(g)+O2(g)=2H2O(l)+CO(g),
则甲醇气体不充分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g)+O2(g)=2H2O(l)+CO(g)△H=-481kJ/mol,
故答案为:CH3OH(g)+O2(g)=2H2O(l)+CO(g)△H=-481kJ/mol;
(5)A.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所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c1=c2,故A正确;
B.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丙中参加反应的CO大于甲中的2倍,故2Q1<Q3,故B错误;
C.丙与甲相比,等效为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 CO和2mol 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丙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甲,但2α1不一定等于α3 ,故C错误;
D.甲与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CO的转化率为α1,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α1)mol,乙中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α2,乙中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α2mol,故(1-α1)=α2,整理得α1+α2=1,故D正确;
E.令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nmol,CO(g)+2H2(g)?CH3OH(g)的反应热△H=-QkJ/mol,则Q1=(1-n)Q、Q2=nQ,整理得Q=Q1+Q2,故1mol CH3OH,则放出(Q1+Q2)kJ热量,故E正确,
故答案为:ADE;
Ⅲ(6)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正极反应式为:2O2+8e-=4O2-,两式相减,负极反应为:CH4-8e-+4O2-=CO2+2H2O,
故答案为:CH4-8e-+4O2-=CO2+2H2O;
(7)硫酸铜的物质的量=0.1L×1mol/L=0.1mol,开始阶段发生反应: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铜离子完全放电后,发生反应2H2O$\frac{\underline{\;电解\;}}{\;}$2H2↑+O2↑,当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时,即氢气与氧气的体积相等,令是氢气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0.1mol×2+2x=4x,解得x=0.1,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消耗的甲烷物质的量=$\frac{0.1mol×4}{8}$=0.05mol,故消耗甲烷的体积=0.05mol×22.4L/mol=1.12L,
故答案为:1.12L.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平衡计算、等效平衡等,Ⅱ中等效平衡的计算,为该题的难点,也是易错点,注意理解等效平衡问题,题目整体计算量很大,思维量大,难度较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A=0.15mol•L-1•min-1 | |
B. | 当同时对原平衡体系升高一定温度和增加一定压强时,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0%,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0.5molA、0.5molB、1.5molC,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 |
D. | t℃,向2L密闭、恒容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60%,则加入A的物质的量为1.6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试 | CH3COOH | H2CO3 | HClO |
电离平衡常数 | 1.8×10-5 | K14.3×10-7 K25.6×10-11 | 3.0×1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重新达到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减小 | B. | a+b<c+d | ||
C. | 平衡向右移动 | D. | 重新达到平衡时,A气体浓度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