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X,Y声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y|=3, X, Y能形成化合物M,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若X和Y处于同一周期,则X的原子半径肯定小于Y的原子半径

B.若X和Y处于不同的周期,则M溶于水所得溶液肯定呈碱性

C.若M属于共价化合物,则该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2

D.若M属于离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C

【解析】

试题分析:A、若X和Y处于同一周期,|x-y|=3,则X的原子半径可能小于Y的原子半径,也可能大于Y的原子半径,错误;B、若X和Y处于不同的周期,X可能为Cl元素,Y可能为Ca元素,形成化合物M为CaCl2,M溶于水所得溶液呈中性,错误;C、若M属于共价化合物,X和Y可能分别为C和F,M可能为CF2=CF2,正确;D、若M属于离子化合物,X、Y可能为O、Na,M可能为Na2O2,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南师大附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元素Y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或元素X的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两种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得到的化合物的正确化学式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1)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Z表示从0—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时刻t(t﹤5min)测得Y、Z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则X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 该条件下,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z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c.容器内X、Y、Z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容器内X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变

e. 单位时间内消耗3a mol X,同时生成2a mol 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O4可能含有极性键

C.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4气体和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O4转化O2为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4分)用氮化硅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在温度T0下的2 L密闭容器中,加入0.30 mol SiC14, 0.20 mol N2. 0.36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固体的质量增加了2.80 g

(1) SiCl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平衡后,若改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可自发进行

B.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表明上述反应己达到平衡状态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i3N4的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

D.按3:2:6的物质的量比增加反应物,SiC14(g)的转化率降低

(3)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其他条件相同时,在___(填"T1”、“T2”.,“T3”)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

假设温度为T1时向该反应容器中同时加入。(SiC14) =0.3 mol/L,c(H2) =0.3 mol/L,,c(N2) =

x mol/L, c (HCl) =0.3 mol/L和足量Si3N4 (s),若要使平衡建立的过程中HCl浓度减小,x的取值

范围为___

(4)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

(5)工业上制备SiCl4的反应过程如下:

写出二氧化硅、焦炭与Cl 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气态SiC14和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4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为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宜昌市高三5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14分)I.已知:C(s)+H2O(g)CO(g)+H2(g) ΔH

一定温度下,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C(s)、1 mol H2O(g)进行反应,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p/100 kPa

4.56

5.14

5.87

6.30

7.24

8.16

8.18

8.20

8.20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选项可以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B.消耗1 mol H2O(g)的同时生成1 mol H2

C.ΔH不变 D.v正(CO) = v逆(H2)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n总=____ mol;由表中数据计算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H2O(g)的转化率α =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Ⅱ.硫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已知25℃时:xSO2 (g)+2xCO(g)=2xCO2 (g)+Sx (s) ΔH=ax kJ/mol ①

2xCOS(g)+xSO2 (g)=2xCO2 (g)+3Sx (s) ΔH=bx kJ/mol。 ②

则反应COS(g)生成CO(g)、Sx (s)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向等物质的量浓度Na2S、NaOH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其中H2S、HS?、S2?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加过程H2S气体的逸出)。试分析:

①B曲线代表 分数变化(用微粒符号表示);滴加过程中,溶液中一定成立:

c(Na+)=   。

②M点,溶液中主要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湖北省四校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0.2 mol·L-1的盐酸30mL分别与下列Na2CO3溶液混合,再加水稀释到100mL,其中最初产生CO2的速率最快的是

A.20mL0.3 mol·L-1Na2CO3 B.10mL0.4 mol·L-1Na2CO3

C.25mL0.4 mol·L-1Na2CO3 D.15mL0.5 mol·L-1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