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杂质 | 所选试剂 | 方法 | |
A | 乙烷 | 乙烯 | 酸性KMnO4溶液 | 洗气 |
B | 溴苯 | 溴 | H2O | 萃取 |
C | 乙炔 | 硫化氢 | 硫酸铜溶液 | 洗气 |
D | 乙酸乙酯 | 乙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分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B.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溴苯;
C.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而乙炔不能;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
解答 解:A.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应选溴水、洗气除杂,故A错误;
B.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溴苯,则不能利用水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除杂,故B错误;
C.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而乙炔不能,则选硫酸铜溶液、洗气除杂,故C正确;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则选饱和Na2CO3溶液、分液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现象(填A~F) |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c)(d)(f) | B. | (b)(e)(f)(h) | C. | (a)(b)(c)(d) | D. | 除(e)(h)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60% | B. | 84% | C. | 42% | D. | 无法计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原子的N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N层电子数一定少 | |
B. | A原子的外围电子数比B原子的外围电子数可能多 | |
C. | A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B元素可能是副族元素,也可能是主族元素 | |
D. | A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B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标准状况下,11.2 L的丙烷所含的氢原子数为4NA | |
B. | 16g甲烷所含电子数目为16NA | |
C. | 标准状况下,11.2 L三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A | |
D. | 14 g乙烯的原子数为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锌电极为负极 | B. | 铜电极为正极 | C. | 反应中Zn被氧化 | D. | 反应中铜被还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