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受热脱水、升华,易溶于水,170℃以上分解可得到CO、CO2、H2O、CuC2O4难溶于水.他们欲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上述产物(加热仪器、夹持仪器省略).

(1)加热草酸晶体使其分解的装置是I(或III)(从I、II、III中选取),验证其分解产物的装置依次是D→F→A→B→C→E或D→F→A→B→A→C→E→a→尾气处理装置(用装置字母作答,装置可重复使用).
(2)D中试剂是无水CuSO4,证明有CO生成的现象是E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E右侧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中有两处需要加热,加热的顺序是,写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尾气或将尾气燃烧掉.
(4)若上述实验均产生了预期的现象,写出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测量Na2C2O4溶液的pH,pH>7或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草酸溶液中各滴入2滴心蕊试液,草酸溶溶中红色浅一些.
(5)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草酸是弱酸.

分析 (1)根据草酸受热易融化分析;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先检验生成的水,通过干燥管D,草酸易升华,通过E装置冷凝,防止干扰后续的检验,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的干扰,故要除净二氧化碳,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通入E装置与氧化铜反应;
(2)无水硫酸铜检验水,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单质,据此分析;
(3)先分解草酸;尾气为CO,根据CO可燃和难溶于水的性质处理;
(4)草酸分解为CO、CO2、H2O,根据原子守恒书写;
(5)根据弱酸形成的强碱弱酸盐是否水解或者与等浓度的强酸酸性强弱比较分析.

解答 解:(1)草酸受热易融化,试管底部高于试管口部易堵塞,故选择I(或III);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先检验生成的水,通过干燥管D,草酸易升华,通过E装置冷凝,防止干扰后续的检验,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的干扰,故要除净二氧化碳,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通入E装置与氧化铜反应,装置顺序为:D→F→A→B→C→E或D→F→A→B→A→C→E;
故答案为:I(或III);D→F→A→B→C→E或D→F→A→B→A→C→E;
(2)装置D为检验水的装置,选择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证,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有CO,则E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E右侧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无水CuSO4;E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E右侧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顺序为:先加热装置I(或III),后加热装置E;尾气为CO,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尾气或将尾气燃烧掉;
故答案为:先加热装置I(或III),后加热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尾气或将尾气燃烧掉;
(4)若上述实验均产生了预期的现象,写出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frac{\underline{\;\;△\;\;}}{\;}$CO2↑+CO↑+3H2O;
故答案为:H2C2O4•2H2O$\frac{\underline{\;\;△\;\;}}{\;}$CO2↑+CO↑+3H2O;
(5)验证草酸为弱酸的方案为:测量Na2C2O4溶液的pH,pH>7或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草酸溶液中各滴入2滴心蕊试液,草酸溶溶中红色浅一些;
故答案为:测量Na2C2O4溶液的pH,pH>7或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草酸溶液中各滴入2滴心蕊试液,草酸溶溶中红色浅一些.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难点是排列实验先后顺序,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序,注意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氧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标准状况下均产生5.6L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
A.一定为1:1B.可能为2:3C.一定为3:2D.可能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水合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又称轻质碳酸镁.常利用菱镁矿(质量含量为碳酸镁90%,碳酸钙10%〕碳化法制取:

(1)根据下列表格数据,选择消化反应的最佳温度70℃;理由是温度进一步升高同等幅度,转化率几乎不变,但能耗增加.
消化温度/℃30405060708090
转化率/%50.358.285.185.290.791.291.5
(2)碳化反应可生成Mg(HCO32,生成Mg(H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CO2═Mg(HCO32
(3)流程图中煅烧反应和热解反应可以为碳化反应提供二氧化碳源.
(4)有工艺设计利用卤水碳化法制取轻质碳酸镁:
①卤水中含有Fe2+和Mn2+,当其浓度小于1×10-5时,可以认为完全除去.常温时当调节溶液pH为9.5时,此时Mn2+小于10-5mol/L,不会沉淀出来.
物质Mg(OH)2Fe(OH)3Fe(OH)2Mn(OH)2
Ksp10-1110-3910-1710-14
②如果把Fe2+转化为Fe3+,从环境角度选择最合适的氧化剂为C.
A.Ca(C1O)2   B.Cl2   C.H2O2   D.HNO3
③下列方案中,较好的为方案2,理由是加入碳酸钠的产品中易混入更多杂质,不易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现欲配制Cl橛度为0.50mol/L的MgCl2溶液10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量MgCl2固体4.8g
(2)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具体说明玻璃棒在本实验中的用途搅拌、引流
(3)以下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降低的是ab
a.将烧杯中已溶解的溶液转移后,即加水至刻度线
b.称量的MgCl2固体中含NaCl杂质
c.正确定容摇匀后却发现液面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1)已知Na2O2能与CO2反应,可用来呼吸面具中的做生氧剂.该反应: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2O2+2CO2═2Na2CO3+O2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Na2O2+2CO2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Na2O2与SO2反应,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2)你认为他们可以选择的试剂是AB(填编号)
       A.品红溶液           B.稀H2SO4 C.BaCl2溶液
Ⅱ、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有强氧化性,它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将B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stackrel{BaCl_{2}溶液}{→}$白色沉淀$\stackrel{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有Na2SO4生成
(3)上述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稀硝酸能使亚硫酸钡转化为硫酸钡;②若反应后残留过氧化钠,它溶于水后能将SO32-转化为SO42-
若有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浓硫酸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气体体积变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
(4)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选项中,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选(  )
选项实验 现象 结论或解释
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 安静地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 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分别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 产生白烟NH3能和酸反应生成了相应的铵盐 
 C把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SO2只具有漂白性 
 D高温下,SiO2与纯碱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 
 A将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Fe(NO32试样已变质 
 B 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 
 C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i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  pH:Na2SiO3>Na2CO3 非金属性:Si>C
 D将少量某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出现白色沉淀 该气体一定是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