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引燃密闭窒器中的已烷和O2组成的混合气,发生不完全燃烧,在120℃时测得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分别是108kPa和156kPa,判断这一燃绕反应迸行的主要方向是(  )
A.C6H14+9O2→CO+5CO2+7H2OB.C6H14+7O2→5CO+CO2+7H2O
C.C6H14+8O2→3CO+3CO2+7H2OD.2C6H14+15O2→8CO+4CO2+14H2O

分析 由pV=nRT可知,等温定容条件下,P与n 成正比关系,120℃时测得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分别是108kPa和156kPa,压强之比是$\frac{108}{156}$=9:13,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也是9:13,注意该温度下水为气体,结合方程式中计量数来解答.

解答 解:由pV=nRT可知,等温定容条件下,P与n 成正比关系,120℃时测得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分别是108kPa和156kPa,压强之比是$\frac{108}{156}$=9:13,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也是9:13,
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9:(1+5+7)=9:13,故A选;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7:(1+5+7)=7:13,故B不选;
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8:(3+3+7)=8:13,故C不选;
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5:(8+4+14)=15:26,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压强与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120℃时水是气态,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中,铁只能生成高价化合物的是(  )
A.少量铁与稀硫酸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D.Fe投入到CuSO4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1)图中X的电子式为;其水溶液长期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浑浊,该变化体现出:S非金属性比O弱O(填“强”或“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Na2S2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
①下列物质用于Na2S2O3的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bd(填字母序号).
a.Na2S+S         b.Z+S          c.Na2SO3+Y         d.NaHS+NaHSO3
②已知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研究其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写字母序号).
a.可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SO2的体积,得出该反应的速率
b.可通过比较出现浑浊的时间,研究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可通过Na2S2O3固体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反应,研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治理含CO、SO2的烟道气,可以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和无毒的气体.
①已知: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1
S(s)+O2(g)═SO2(g)△H=-296kJ•mol-1
则治理烟道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SO2 (g)═S(s)+2CO2(g)△H=-270 kJ•mol-1
②一定条件下,将CO与SO2以体积比为4:1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选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d(填写字母序号).
a.v (CO):v(SO2)=2:1
b.平衡常数不变
c.气体密度不变
d.CO2和S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测得上述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frac{7}{11}$,则SO2的转化率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已知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1)草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C2O4?H++HC2O4-,HC2O4-?H++C2O42-
(2)将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为:
MnO4-+H2C2O4+6H+→Mn2++CO2↑+H2O
某合作小组同学在烧杯中进行上述反应时,发现刚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①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②该实验不久后溶液突然褪色的原因最有可能是C.
A.体系压强增大                         B.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C.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D.反应物浓度增大
(3)为研究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组别温度/℃V(H2C2O4
/mL
V(KMnO4
/mL
V(H2O)
/mL
KMnO4溶液
褪色时间/s
13010102040
23020200t
330151015
①对比实验1和3要研究改变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完成表格中横线.
②实验2中溶液褪色时间t 为D
A.>40                B.=40            C.<40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实验室里需要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试回答钙溶液配置过程中的下列问题.
(1)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8.0g无水硫酸铜粉末,首先用适量水在烧杯中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再转移到某规格的容量瓶中.
(2)配置该溶液除了上述仪器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浓度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agO2分子中含有n个O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frac{16n}{a}$mol-1,标况下,VL氢气中含有n个H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frac{22.4n}{V}$mol-1,agH2和O2混合气体中含m个H2分子和n个O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frac{2m+32n}{a}$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SnCl4易水解,熔点:-33℃,沸点114℃;FeCl3易水解,100℃左右升华.下面图1是制备SnCl4的装置,图2是制备FeCl3的装置.

(1)在制备SnCl4时,为了防止空气的影响,应在加热B之前使B中充满Cl2(填化学式).
(2)在制备SnCl4与FeCl3之前都有一个洗气瓶,盛的是浓硫酸.二者都没有除去另外一种杂质气体,对后面的实验无影响(填“有”或“无”).
(3)写出FeCl3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3HCl.
(4)图2烧杯中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把硬质玻璃管不用导管而直接插入广口瓶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FeCl3固体堵塞导管.
(5)和图2装置相比,图l装置的缺点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6)图1和图2装置金属和气体不能充分反应,改进措施为用玻璃纤维分散金属粉末,增大金属与Cl2的接触面积(或采用循环操作,充分利用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用铂电极A、B电解CuSO4溶液,先在A上收集到5.6L气体,然后反接电源,又在B极上收集到5.6L气体.整个过程中电路通过的电子为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C、D、E、X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的基态原子中L层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3、2、1,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是主族元素且与X同周期,E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B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其配位数是8.DAB3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中学化学常见微粒中,与晶体D3AB4中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SiF4或SiCl4或 CCl4等(任写一种).
(2)X2+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X2+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离子[X(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l-取代有两种不同的结构,试画出[X(H2O)2(Cl)2]具有极性的分子的结构
(3)A元素分别能与硼、铝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但是A与硼形成晶体的熔点更高,其原因是氮化硼、氮化铝均为原子晶体,硼的原子半径比铝小,B-N键的键能比Al-N的键能大.
(4)AC3的沸点比氨的沸点低得多,原因是因为NH3分子间有氢键,NF3只有范德华力.
(5)若E与C形成的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frac{312}{a{N}_{A}}$ cm3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写出表达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