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过氧化钙在常温下是无色粉末,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鱼池增氧等.
Ⅰ.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装置如图:

(1)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仪器B的作用是防倒吸.
(3)写出生成CaO2•8H2O的离子方程式Ca2++H2O2+2NH3+8H2O=2NH4++CaO2•8H2O↓
(4)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过氧化氢利用率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控制低温有利于CaO2•8H2O晶体的析出,提高产率;
Ⅱ.该实验小组欲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来探究CaO2与SO2反应的特点.装置如下图:(硬质玻璃管中为无水CaO2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只发生2SO2+2CaO2═2CaSO3+O2,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只发生SO2+CaO2═CaSO4,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上述两个反应均发生,SO2部分被氧化;
【实验探究】
(5)该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6)试剂A为浓硫酸,试剂B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与CaO2反应.
【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 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7)在记录量筒中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使广口瓶和量筒液面相平.
(8)如果假设3成立,则V的取值范围是0<V<$\frac{7{m}_{1}}{30}$【M(CaO2)=72,M(CaSO3)=120】

分析 (1)根据实验装置实验室中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氧气;
(2)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3)CaCl2与H2O2、NH3、H2O反应生成CaO2•8H2O与NH4Cl;
(4)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过氧化氢利用率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控制低温有利于CaO2•8H2O晶体的析出,提高产率;
(5)装置E量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处,不能排液体测定气体体积;
(6)试剂B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对生成的氧气体积产生干扰;
(7)依据压强不变,在记录量筒中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使广口瓶和量筒液面相平,才能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8)如果假设3成立,则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则生成部分氧气,结合反应2SO2+2CaO2=2CaSO3+O2和SO2+CaO2=CaSO4计算.

解答 解:(1)根据装置为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A中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C中,B装置可以防倒吸;
故答案为:防倒吸;
(3)CaCl2与H2O2、NH3、H2O反应生成CaO2•8H2O与NH4Cl,离子方程式为:Ca2++H2O2+2NH3+8H2O=2NH4++CaO2•8H2O↓;
故答案为:Ca2++H2O2+2NH3+8H2O=2NH4++CaO2•8H2O↓;
(4)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过氧化氢利用率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控制低温有利于CaO2•8H2O晶体的析出,提高产率,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过氧化氢利用率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控制低温有利于CaO2•8H2O晶体的析出,提高产率;
(5)装置E量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处,不能排液体测定气体体积,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故答案为: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6)装置E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需要把剩余的二氧化硫除去,所以试剂B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与CaO2反应;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与CaO2反应;
(7)依据压强不变,在记录量筒中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使广口瓶和量筒液面相平,才能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使广口瓶和量筒液面相平;
(8)如果假设3成立,则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则生成部分氧气,结合反应2SO2+2CaO2=2CaSO3+O2和SO2+CaO2=CaSO4可知,
若SO2未被氧化,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aO2+2SO2=2CaSO3+O2,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增重计算E中收集的氧气:
2CaO2+2SO2=2CaSO3+O2   固体增重
                                  1mol    96g
                               $\frac{V}{22.4}$mol  m1g
1mol×m1g=96g×$\frac{V}{22.4}$mol,
解得:V=$\frac{7{m}_{1}}{30}$,
所以当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时,则生成的氧气体积范围为:0<V<$\frac{7{m}_{1}}{30}$,
故答案为:0<V<$\frac{7{m}_{1}}{30}$.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及有关范围讨论化学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题干信息及实验目的为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答过程中实验设计的步骤和实验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硼元素在自然界有10B和11B两种同位素,经测定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求这两种同位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铁及其化合物可广泛用于电池行业.
I.某碱性电池的总反应为NiO2+Fe+2H2O=Fe(OH)2+Ni(OH)2
(1)该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填字母),负极反应式为Fe-2e-+2OH-=Fe(OH)2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2)若放电时生成Fe(OH)2的质量18g,则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是0.4mol.
Ⅱ.在碱性环境下,Mg-Na2FeO4可以形成高效的原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3Mg+2Na2FeO4+8H2O=2Fe(OH)3+3Mg(OH)2+4NaOH.
(3)(3)该电池中Na+流向正(填“正”或“负”,下同)极,Fe(OH)3在正极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还原剂是S;当有3mol S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12mol
(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焙烧中产生的SO2检验试剂可以用品红溶液.
(4)写出电解Al2O3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
(5)焙烧948t明矾(M=474g/mol),若SO2 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43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对于反应A(g)+3B(g)═4C(g)+2D(g),在相同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4 mol/(L•s)B.v(B)=0.8 mol/(L•s)C.v(C)=1.2 mol/(L•s)D.v(D)=0.7 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将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
C.光线通过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丙;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FeCl3+3H2O$\frac{\underline{\;\;△\;\;}}{\;}$Fe(OH)3(胶体)+3HCl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正电
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先生成红褐色的沉淀,后溶解为黄色溶液涉及的方程式是2Fe(OH)3+3H2SO4=Fe2(S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①0.1 mol/L NaOH溶液 ②pH=11 NaOH溶液 ③0.1 mol/L CH3COOH溶液 ④pH=3 CH3COOH溶液 ⑤pH=3 H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H+的浓度c(H+):①>③
B.将等体积的④、⑤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pH=6,加入水的体积:④>⑤
C.①与③混合,若溶液pH=7,则体积:V(NaOH)>V(CH3COOH)
D.将②与④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溶液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