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糖类、油脂、蛋白质能在人体中氧化(填“氧化”或“还原”),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其中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根据溶解性的不同,维生素B类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或脂溶性).

分析 根据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答题,维生素B类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据此分析.

解答 解:糖类、油脂、蛋白质能在人体中发生氧化,同时释放出能量;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维生素B类能溶于水,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故答案为:氧化;蛋白质;水溶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种两种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物质残留的是小苏打
B.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CaCl2,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C.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两种样品,再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
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有机物X (C9H804)是一种应用最早、最广的药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有机物X的仪器分析如图:
①有机物X的红外光谱
②有机物X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峰面积比是1:1:1:1:1:3,已知X分子中苯环上只有两个相邻的取代基,
则X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X、Y、Z、M、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X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Y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Z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 M 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它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R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W为过渡元素,它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成对电子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且为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X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其基态原子有2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低(高或低)其原因是因为氟原子的半径小,氢氟键的键能更大,更稳定;
(3)ZM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中Z的杂化方式为sp2
(4)W与YM易形成配合物W(YM)5,在W(YM)5中W的化合价为0;与YM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的化学式为CN-
(5)W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原子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A、B所示:图B中原子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A、B中W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2:3.A、B晶胞的棱长分别为a cm和b cm,则A、B两种晶体的密度之比为b3:2a3
(6)X和W组成的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最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甲(黑球代表W,白球代表X).则该合金的化学式为FeMg2或Mg2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NA
B.1mol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1.2L氧气含有的O2分子数为0.5NA
D.将含1molFeCl3的溶液与沸水完全反应,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一种酸根)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Co2O3•CoO可氧化盐酸产生Cl2污染环境.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Ⅳ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是调整pH,提供CO32-,使Co2+沉淀为CoCO3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a+)>c(CO32-)>c(OH-)>c(HCO3-)>c(H+).
(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如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B物质的化学式是Co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
A.次氯酸钙B.氯化钙
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金属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l2O3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B.FeO在空气中受热,会被氧化为Fe3O4
C.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Na2O2属于两性氧化物
D.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分别为1:2 和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学校课外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照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图示Ⅰ中该课外探究小组模拟的是石油的催化裂化(填化工工艺名称),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③(填写序号,下同)            
①只有甲烷 ②只有乙烯 ③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
(2)装置Ⅱ广口瓶中的冷水作用是对部分裂化气冷凝                
(3)装置Ⅲ盛装的稀高锰酸钾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可以观察到装置Ⅲ的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紫红色褪去,这说明装置1试管的反应产物中有还原性的气体(不饱和气态烃)产生.
(4)装置Ⅳ中盛装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该溶液颜色的变化是褪色.为了验证烯烃与溴水的反应时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采取哪些方法?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该反应为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
(5)该小组在装置Ⅳ具支试管的支管口用明火靠近,可以观察到有火焰产生,该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石油气的污染.
(6)写出含有18个碳原子的烷烃分解为乙烷与最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18H38$→_{△}^{催化剂}$C2H6+8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