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情况下,22.4L含有的分子数为
B. 1L 0.1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的数目为0.1NA
C. 17.6g丙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4NA
D. 20 ml 2mol? L—1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0.08N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取一定量上述反应后的上层棕色清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苯,振荡,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II、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只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是否都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填“是”或“否”);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反应①后过滤的沉淀为_______,简述确定此物质中金属元素及其价态的操作过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Na和O2 B. NaOH和CO2
C. Na2O2和CO2 D. 木炭(C)和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震惊全国的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N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
(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
①a装置中盛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_________(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2打开K1,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① 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mg/L。
② Ag++2CN- = [ Ag (CN)2]-, Ag++I- = AgI↓, 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 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 ×10-4 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50 mL。
④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__________mg/L,_______(选填“能”、“不能”)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Fe3+有氧化性 |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
B | 浓硫酸有腐蚀性 | 常温下浓硫酸不能用铁罐盛装 |
C | Cl2是非金属单质 | 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D | 熔融状态的Al2O3中有自由移动的Al3+和O2- | 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完成下列填空:
(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g)+4H2(g)CH4(g)+2H2O(g)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升至400℃,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 | v逆 | 平衡常数K | 转化率α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c(CO2)/mol·L-1 | c(H2)/mol·L-1 | c(CH4)/mol·L-1 | c(H2O)/mol·L-1 | |
平衡Ⅰ | a | b | c | d |
平衡Ⅱ | m | n | x | y |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3)碳酸:H2CO3,Ki1=4.3×10-7,Ki2=5.6×10-11
草酸:H2C2O4,Ki1=5.9×10-2,Ki2=6.4×10-5
求0.1 mol/L Na2CO3溶液的pH___________0.1 mol/L Na2C2O4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等浓度广东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c(H+)>c(HC2O4-)>c(HCO3-)>c(CO32-) b.c(HCO3-)>c(HC2O4-)>c(C2O42-)>c(CO32-)
c.c(H+)>c(HC2O4-)>c(C2O42-)>c(CO32-) d.c(H2CO3) >c(HCO3-)>c(HC2O4-)>c(CO32-)
(4)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 HCO3- 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 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 等于p% B. 大于p% C. 小于p% D.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
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 度(℃) | 360 | 440 | 520 |
K值 | 0.036 | 0.010 | 0.0038 |
(1)①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_____ (填放热,吸热,无法确定 )反应。
②下列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快速生成氨
c.生产中需要升高温度至500ºC左右
d.需要使用过量的N2,提高H2转化率
(2)0.2mol氨气溶于水后再与含有0.2mol硫酸的溶液反应放热QkJ,请你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时,将amol氨气溶于水后,再通入bmol氯化氢,溶液体积为1L,且c(NH4+)=c(Cl?),则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Kb=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4)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 + H2O (g)CO(g) + 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__________P2(填“>”、“=”或“<”)。
②其它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会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减小,“不变”不变)
(5)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 + H2O(g) CO2 (g) + H2(g) 获取。
①T ℃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 mol·L-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_____。
②保持温度仍为T ℃,容积体积为5L,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 : n(H2O) : n(CO2) : n(H2) = 1 : 16 : 6 :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寒假作业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A)相同的物质(B)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用A、B、C填空)
(1)2-甲基丁烷和丁烷 ________________
(2)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___________________
(3)间二甲苯和乙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已烯和环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