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羟基与1 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的电子数均为9NA
B.常温下,44 g N2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A
C.0.1 mol/L的NaClO溶液,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
D.常温下,将 1 mol Fe投入过量浓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分析 A、-OH中含9个电子,氢氧根中含10个电子;
B、N2O和CO2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且均含3个原子;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铁在浓硝酸中钝化.

解答 解:A、-OH中含9个电子,氢氧根中含10个电子,故1mol-OH中含9NA个电子,而1mol氢氧根中含10NA个电子,故A错误;
B、N2O和CO2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44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且均含3个原子,故1mol混合物中含3NA个原子,故B正确;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阴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3NA个,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可逆反应:I2(g)+H2(g)?2HI(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由于改变一个条件,达到新平衡时,可能引起下列变化,这些变化中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①I2(g)浓度减小   ②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③I2(g)转化率增大
④HI(g)的含量增大     ⑤正反应速率增大.
A.①②B.C.②③④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frac{1}{2}$O2(g)△H=-226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
B.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过程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常温常压下向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可逆反应 3A(g)+2B(s)?2C(g)+D(g)△H=-a kJ/mol.5min后达平衡,测得容器中n(C)=0.8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v(A)=2v(C)=0.16 mol/(L•min)
B.该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0.8a kJ的热能(假设化学能全转化为热能)
C.升高温度,该平衡正向速率减小,故平衡逆向移动
D.使用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该平衡均不会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Ag2SO4(s)?Ag2O(s)+SO3(g),2SO3(g)?2SO2(g)+O2(g)反应经过10min达到平衡,测得c(SO3)=0.4mol/L、c(SO2)=0.1mol/L,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 g/L
B.SO3的分解率为30%
C.在这10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O2)=0.05 mol•L-1•min-1
D.化学反应速率:v(Ag2SO4)=v(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我省自贡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没有食盐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的.粗盐中的Ca2+、Mg2+、SO42- 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
①加适量盐酸;     ②加过量Na2CO3溶液;     ③过滤;④加过量NaOH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1)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③①(或⑤④②③①或④⑤②③①).
(2)步骤⑤判断BaCl2溶液过量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BaCl2溶液已过量.
(3)步骤③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其中,在步骤①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H++OH-=H2O、2H++CO32-=H2O+CO2↑.
(5)除杂操作完成后,得到NaCl固体操作方法为蒸发结晶.
(6)m g粗盐提纯后得到n g纯净的NaCl固体,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D.
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g)+H2O(g)$\stackrel{催化剂}{?}$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_{2}).c({H}_{2})}{c(CO).c({H}_{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3)830℃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molCO2、1.2molH2、0.75molCO、1.5molH2O,这状态否(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是,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选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4)若830℃时,向容器中充入lmolCO、5molH2O,反应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83.3%(或83%,或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将人体不易吸收的Fe3+转化为Fe2+,这说明维C是(  )
A.电解质B.氧化剂C.还原剂D.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性质,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圆底烧瓶,Z溶液为:品红
(2)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应为:A接C,D接B;
(3)若Y为足量的氢氧化钠,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4)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