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已知在298K时,Ksp[Cu(OH)2]=2.2×10-20,Ksp(CuS)=1.3×10-36,Ksp(FeS)=6.3×10-18.取适量的CuSO4溶液,滴加NaOH溶液直到沉淀完全,所得溶液pH=1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中水电离出c(OH-)=1.0×10-10mol•L-1
B.所得溶液中的c(Cu2+)=1.0×10-5mol•L-1
C.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会有黑色沉淀出现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用FeS作沉淀剂

分析 A.溶液pH=10,则c(H+)=1.0×10-10mol•L-1
B.c(OH-)=1.0×10-4mol•L-1,结合Ksp[Cu(OH)2]=2.2×10-20计算;
C.由Ksp(CuS)=1.3×10-36,Ksp[Cu(OH)2]=2.2×10-20可知,CuS更难溶;
D.由Ksp(CuS)=1.3×10-36,Ksp(FeS)=6.3×10-18可知,可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为Cu2++FeS=Fe2++CuS.

解答 解:A.溶液pH=10,则c(H+)=1.0×10-10mol•L-1,溶液显碱性,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c(OH-)=1.0×10-10mol•L-1,故A正确;
B.c(OH-)=1.0×10-4mol•L-1,结合Ksp[Cu(OH)2]=2.2×10-20可知,(Cu2+)=$\frac{2.2×1{0}^{-20}}{(1{0}^{-4})^{2}}$=2.2×10-12mol•L-1,故B错误;
C.由Ksp(CuS)=1.3×10-36,Ksp[Cu(OH)2]=2.2×10-20可知,CuS更难溶,则所得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会有黑色沉淀CuS出现,故C正确;
D.由Ksp(CuS)=1.3×10-36,Ksp(FeS)=6.3×10-18可知,可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为Cu2++FeS=Fe2++CuS,则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用FeS作沉淀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溶度积常数的应用、沉淀转化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断裂1mo1Cl-Cl键吸收QkJ能量,则2molCl原子所具有的能量比1molCl2具有的能量(  )
A.低QkJB.低2QkJC.高QkJD.高2Q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25℃时,FeS的Ksp=6.3×10-18,CuS的Ksp=1.3×10-36,ZnS的Ksp=1.3×10-2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25℃时,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2S,最先出现沉淀的是FeS
C.除去ZnCl2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D.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S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sqrt{1.3}×{10^{-18}}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10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加,导电性增强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减小
C.再加入10mL pH=11 NaOH溶液,混合液pH=7
D.稀释后溶液p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实验室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备Cl2
MnO2+4HCl(浓)  $\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取1.74g二氧化锰与20mL 36.5% 的盐酸(密度为1.2g•mL-1)反应,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某AgNO3溶液使Cl-恰好完全沉淀,该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2)配制480mL 0.1mol•L-1 HCl溶液,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
配制时若遇下列情况,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ac(填序号).
a.烧杯中HCl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和转移洗涤液
b.实验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
c.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氯化铵,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
(2)若上述关系中D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H4Cl、NH3•H2O.
(3)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
则混合前c(HCl)<c(NH3•H2O)(填“>”、“<”、或“=”,下同),
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需配置100mL2.00mol/LNaCl溶液,请你参与实验过程,并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填写表格中横线上所示内容).
实验原理m=cVM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1)计算:溶质NaCl固体的质量为11.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Cl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搅拌.
(4)转移、洗涤: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中.
(5)定容:将蒸馏水注入仪器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
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然后静置.
思考与探究(7)某同学在实验步骤(6)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再向容器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该同学所配置溶液是浓度<
(填“>”、“=”或“<”)2.0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常温下,两种溶液①0.1mol/L NH3•H2O  ②0.1mol/L CH3COOH中:
(1)溶液①的pH> 7(填“>”、“<”或“=”),其原因是NH3•H2O?NH4++OH-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溶液②呈酸 性(填“酸”、“碱”或“中”).升温可以促进(填“促进”或“抑制”) CH3COOH的电离.
(3)溶液①中c(NH4+) 的大小为b(填字母).
a.等于0.1mol/L        b.小于0.1mol/L        c.大于0.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G、Q、R、T七种元素,核电荷数均小于36.已知X的一种1:2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且所有原子共平面;Z的L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Q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R单质是制造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T处于周期表的ds区,原子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Y原子核外共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T原子有7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表示).
(3)由X、Y、Z形成的离子ZXY-与XZ2互为等电子体,则ZXY-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
(4)Z与R能形成化合物甲,1mol甲中含4 mol化学键,甲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物的分子空间构型分别为SiF4的正四面体形、H2O为V形.
(5)G、Q、R氟化物的熔点如表,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为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故SiF4的熔点低,Mg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且Mg2+电荷数高,晶格能MgF2>NaF,故MgF2的熔点比NaF高.
氟化物G的氟化物Q的氟化物R的氟化物
熔点/K9931 539183
(6)向T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H2O=[Cu(NH34]2++4H2O
(7)X单质的晶胞如图所示,一个X晶胞中有8个X原子;若X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X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3}{4}$$\root{3}{\frac{12}{P{N}_{A}}}$ cm(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