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D.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分析 A、生产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强碱反应;∽
C、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D、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解答 解:A、工业上生产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故A正确;
B、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具有粘性,能将瓶口和瓶塞黏在一起,所以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故B正确;
C、玻璃的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在加热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故C错误;
D、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纯碱,制出的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玻璃的制备、成分以及二氧化硅的性质方面的知识,较基础,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Ca(OH)2(Ksp=5.5×10-6)、Mg(OH)2(Ksp=1.2×10-11)、AgCl(Ksp=1.56×10-10)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OH)2的溶解度最小
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
D.同一温度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课题组设计实验探究SO2的性质.

实验现象:B中无沉淀生成,C中有白色沉淀;D中溶液颜色变浅,E中产生白色沉淀.
(1)仪器R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在常温下用80%的硫酸与亚硫酸钠粉末反应制备SO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然后启动A中反应.“通入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O2干扰实验.
(4)探究装置C中通入SO2的量与产物的关系.
①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通入过量的S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NO3-+3SO2+2H2O═BaSO4↓+2SO42-+2NO+4H+
猜想2:通入少量的S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NO3-+3SO2+2H2O=BaSO4↓+2NO+4H+
②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证明猜想1和猜想2哪个合理,完成下列实验:
提供试剂:溴水、铜粉、Ba(NO32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C中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铜粉(或BaCl2溶液)若铜粉溶解,溶液变蓝色(或无沉淀),则猜想2正确;若铜粉不溶解(或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1正确
(5)下列可检验装置D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Fe2+的最佳试剂是c(填字母).
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K3[Fe(CN)6]溶液 d.KSCN溶液和双氧水
(6)常温下,实验完毕后,分离、提纯装置E中白色固体M,取适置M于试管中,滴少量盐酸(M剩余),所得溶液的pH<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体积变化勿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HA的电离方程式为:HA?H++A-
C.K点溶液中:c (MOH)+c(OH-)-c(H+)=0.01mol•L-1
D.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锌和锌的化合物用途广泛,可用于作防腐镀层、电池、白色颜料和防晒剂等,查阅资料可知:1mol H2O(g)完全凝结为液态,放出44.0kJ热量
ZnZnOZnSCuSBaSO4H2S
熔点/℃419.51975(同时分解)----
沸点/℃907-----
Ksp(常温)--2.5×10-216.4×10-351.1×10-10K1=1.1×10-7
K2=1.3×10-13
(1)利用锌和太阳能分解水循坏制氢的示意图如下.“装置A”指虚线框中体系,太阳炉能聚焦太阳能而产生高温.

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装置A只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太阳炉中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产物的及时分离和冷却
c.该法与电解水制氢相比的优点:H2与O2分步产生,不须考虑隔离问题
②生产过程中不断向装置A中输入太阳光和水;装置A可向外输出的物质X、Y分别为氧气、氢气;整个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为锌
③H2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molZnO完全分解生成液态锌和氧气时吸收350.5kJ热量,写出水解室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假设维持常压)Zn(S)+H2O(g)=ZnO (S)+H2(g)△H=-109KJ/mol
(2)闪锌矿(ZnS)是锌的主要矿物之一,是提取锌的重要原料,纯净的ZnS可作白色颜料
①计算反应ZnS+Cu2+?Zn2++CuS在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3.91×1013
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常温下,CuS不能溶于稀硫酸
b.常温下,ZnS与0.2mol/LCuSO4溶液作用,固体由白变黑
c.常温下,向饱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无明显现象
d.常温下,0.1molBaS(易溶)可使100mL1mol/ZnSO4溶液的离子沉淀完全
③火法炼锌是在空气中煅烧ZnS首先得到ZnO,再用炭等热还原出锌,而湿法炼锌是先将ZnO转为为ZnSO4,再以铝和石墨分别为两电极电解ZnSO4溶液,金属锌便以99.95%的纯度沉积在铝电极上,电解时的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CO32-、SO32-、SO42-、MnO4-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Al3++3HCO3-=Al(OH)3↓+3CO2↑)
①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O32-、Na+、AlO2-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nO4-、Ag+、Ba2+、Al3+
(3)证明白色沉淀甲是两性氢氧化物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
(4)判断沉淀乙组成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沉淀乙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乙为BaCO3;若沉淀不完全溶解,则沉淀乙为BaCO3和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向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中滴入某浓度的NH4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溶液中只存在H2O的电离平衡和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
B.c 点滚液中:c(H+)+c(NH4+)=c(NH3•H2O)+c(OH-
C.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
D.bc段之间存在某点,其溶液中:c(NH4+)=2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A.LiFB.NaFC.KFD.Cs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为了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等物质的相关性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仪器f的名称长颈漏斗.
(2)A装置的分液漏斗里盛装浓盐酸,烧瓶里固体为重铬酸钾(K2Cr207),还原产物是CrCi3,写出A中离子方程式:Cr2O72-+l4H++6Cl-═2Cr3++3C12↑+7H2O.
(3)B装置的作用除了用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外还有作安全瓶,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是否堵塞.
(4)装置C的作用是探究有氧化性的物质是否一定有漂白性,下列最佳试剂组合是③(填序号)
I湿润的红纸条干燥的红纸条干燥的红纸条湿润的红纸条
II碱石灰浓硫酸硅胶氯化钠
II!干燥的红纸条干燥的红纸条干燥的红纸条干燥的红纸条
(5)利用D装置证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完毕,打开活塞b,使少量液体流入锥形瓶,关闭活塞b,振荡锥形瓶,现象是静罝分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补充完整上述实验操作和现象)
(6)D装置进行实验时存在的明显不足是没有排除氯气对溴单质与KI反应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