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把下列物质中杂质(即括号内物质)除去应选用的试剂(化学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KCl(K2SO4):试剂BaCl2,方程式K2SO4+BaCl2=BaSO4↓+2KCl
(2)FeCl2(CuCl2):试剂Fe,方程式Fe+CuCl2=FeCl2+Cu
(3)Cu(CuO):试剂H2SO4,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4)NaHCO5(Na2CO5):试剂CO2,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
(5)Mg(Al):试剂NaOH,方程式2Al+2H2O+2NaOH=2NaAlO2+3H2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1)要除去KCl中的K2SO4,实质就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可利用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故答案为:BaCl2;K2SO4+BaCl2=BaSO4↓+2KCl;
(2)要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实质就是除去铜离子,可利用CuCl2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故答案为:Fe+CuCl2=FeCl2+Cu;
(3)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4)溶液中Na2CO3能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与CO2不反应,向Na2CO3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达到除杂的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故答案为:Na2CO3+CO2+H2O=2NaHCO3
(5)镁和碱不反应,铝和碱液反应,所以Mg(Al)加入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
故答案为:NaOH,2Al+2H2O+2NaOH=2NaAlO2+3H2↑.

点评 本题考查杂质的去除,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假设2:I-还原 性比Fe2+强.假设3:一样强
【验证假设】(1)设计如下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 必须的装置是A→C→E(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 少量氯气,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置于A、B两试管中;
往A中滴加KSCN溶液;

往B中滴加淀粉溶液.

①若A变红色,B不变色则假设1成立.

②若A不变色,B变蓝色则假设2成立.
③若A变红色、B变蓝色
则假设3成立.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量.该小组称取3.04gFeSO4,同时称取3.32gKI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 最多不能超过0.224L(标准状况).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Cl2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还原性的强弱.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某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2Fe3+=I2+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各装置图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
B.
装置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
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
装置是原电池,铁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B.盐酸、空气、硝酸、干冰
C.冰醋酸、海水、氧化铝、乙醇D.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为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最合理的是(  )
A.为比较Cl与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Na2S溶液的pH值
B.为观察Mg条在CO2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底部铺有少量玻璃棉的集气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
C.为验证盐桥的作用,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适量硫酸亚铁铵和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插入石墨棒用导线与电流计相连,然后用装有K2SO4饱和溶液的琼脂的U型管两端插入两个烧杯中,电流计偏转,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为测定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放置空气中是否部分转化为Na2CO3,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氢是未来最好的能源选择,制取氢气的成熟的方法有很多,利用甲醇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如下:CH3OH(g)+H2O(g)?CO2(g)+3H2(g),△H(298K)=+49.4kJ/mol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v正(CH3OH)=v正(CO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c(CH3OH)=c(H2O)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煤可以通过气化和液化转变为清洁能源并提高燃烧效率.气化得到的CO和H2可以进一步液化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CO)•{c}^{2}({H}_{2})}$.
(2)一定条件下,将1mol CO和2mol H2置于容积为2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25min后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此时CH3OH(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平衡常数
K=4,CO的平均速率是0.01mol/(L•min).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CO的消耗速率等于甲醇的消耗速率
C.CO和H2的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3)图1表示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CO的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n(H2)/n(CO)、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I、Ⅱ、Ⅲ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1、T2、T3,则T1、T2、T3的大小关系为T1<T2<T3,理由由图1知,在一定压强下,温度升高,CO转化率降低,正反应放热;由图2知,在投料比一定时,曲线Ⅰ、Ⅱ、Ⅲ对应的转化率依次降低,因此温度依次升高.测得B(X,60)点氢气的转化率为20%,则X=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一定浓度的浓硝酸中加入m克铜镁合金恰好完全溶解(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mol/LNaOH溶液,当滴加到v mL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质量为n克,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克 
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bv mol
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frac{n-m}{17}$mol    
④生成NO2气体的体积为$\frac{22.4(n-m)}{17}$L
⑤与合金反应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frac{2(n-m)}{17}$mol.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B.氧化钠是强电解质
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D.溶液、胶体这两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