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200mL、2.0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为0.8mol从中取出10mL,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50mL,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分析 2.0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mol/L=4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2mol/L=6mol/L,根据n=cV计算Al3+的物质的量,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2.0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mol/L=4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2mol/L=6mol/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0.2L×4mol/L=0.8mo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frac{0.01L×6mol/L}{0.05L}$=1.2mol/L,
故答案为:0.8mol;1.2mol/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标准状况下有①3.01×1023个NH3分子、②16.8L CH4、③34gH2S气体,对应这三种气体按要求完成下列空格:(填序号)
(1)物质的量最大③;
(2)质量最大③;
(3)原子总数最少①;
(4)密度最小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雷电高能固氮时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①N2+O2$\frac{\underline{\;放电\;}}{\;}$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假设1mol冰中有2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a=$\frac{(ca)^{2}}{c(1-a)}$.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frac{1}{2}$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生产面粉的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面粉颗粒很小,悬浮在空气中的单位质量的面粉与O2的接触面积大,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
②使用冰箱贮存食物可延长食物保鲜期:冰箱内气温较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慢;③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在小烧杯上盖上表面皿或玻璃片;
④镀锡铁桶和镀锌铁桶在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桶中的铁更易被腐蚀;
⑤用酒精擦拭皮肤后,相应部位有清凉感是因为酒精具有消毒杀菌能力.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氢氧化钠 ④氯化铵 ⑤醋酸铵 ⑥硫酸氢铵 ⑦氨水,⑧NaH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④②③①.
(2)④、⑤、⑥、⑦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⑥④⑤⑦.
(3)已知t℃时,Kw=1×10-13,则t℃>25℃(填“>”、“<”或“=”).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 $\frac{a}{b}$=9:2.
(4)若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 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选填“>”、“<”或“=”)   将②、③混合,若有c(CH3COO-)>c(Na+),则混合液可能呈A(填序号).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5)若将②、③溶液按体积比为2:1混合后,此时溶液中除水分子外的各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CH3COOH)>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M、Q、X、Y、Z是前四周期中元素(不包含稀有气体元素),有关性质和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相关信息
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按1:1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
Q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X其单质为淡黄色晶体
Y某种核素原子的质量数为56,中子数为30
ZX元素的单质在Z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如图是不完整的元素周期表,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并将Y的元素符号填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应的位置上.
(2)M与Z形成的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M、Q、Z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证明非金属性Q>X:H2S+Cl2=2HCl+S↓
(5)5.6L标准状况下的X的简单氢化物在足量的Z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356.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3O2(g)=2SO2(g)+2H2O(l)△H=-2854.4kJ/mol
(6)在碱性条件下,Q的单质可与YZ2-反应制备一种可用于净水的盐YZ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FeO2-+8OH-=2FeO42-+6Cl-+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Cl2+H2O═HCl+HClO.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氯气没有漂白性;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次氯酸有漂白性.
(2)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盐酸能否使红色布条褪色.
(3)烧杯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CO)×c({H}_{2}O)}{c(C{O}_{2})×c({H}_{2})}$.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容器中,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1=-116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D.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CO与H2的浓度之比为1:2
D.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H2的同时消耗1molCH3OH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270℃;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等于4(mol/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