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常温下,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mL同浓度的一元弱酸HA,滴定过程溶液pH随NaOH溶液的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中和热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HA的电离常数K(HA)约为10-5
B.v1<20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
D.滴定过程为了确定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分析 0.1000mol/LHA溶液的pH=3,说明HA为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
A.0.1000mol/LHA溶液的pH=3,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c(A-)≈c(H+)、c(HA)≈0.1000mol/L,据此结合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HA的电离常数K(HA);
B.v1=20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呈碱性,若为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稍小;
C.a点溶液呈酸性,抑制了水的电离,b点溶液为中性,基本不影响水的电离;
D.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呈碱性,结合酚酞的变色范围分析.

解答 解:0.1000mol/LHA溶液的pH=3,说明HA为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
A.0.1000mol/LHA溶液的pH=3,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c(A-)≈c(H+)、c(HA)≈0.1000mol/L,常温下HA的电离常数K(HA)=$\frac{1×1{0}^{-3}×1×1{0}^{-3}}{0.1000}$=10-5,故A正确;
B.v1时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而v1=20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呈碱性,若使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小,即v1<20,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a点为0.1000mol/LHA溶液,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而b点溶液为中性,不影响水的电离,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故C错误;
D.等浓度、等体积的两溶液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溶液呈碱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所以滴定过程为了确定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就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各点表示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  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H,BC,CN,DO.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3)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三核10电子的分子为H2O,四核10电子的分子是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间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C.洗气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时,最简便的流程需要下列哪些反应,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水解;②加成;③氧化;④还原;⑤消去;⑥酯化;⑦中和.
A.①②③⑤⑦B.⑤②①③⑥C.⑤②①④⑦D.①②⑤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烷烃的同系物可用通式CnH2n+2表示
B.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
C.同系物的物理性质相同
D.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一定不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元素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一切物质的“原材料”.
(1)自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元素之谜.通过从局部到系统的研究过程,逐渐发现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列出了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序号
科学家纽兰兹道尔顿德贝莱纳尚古尔多
工作发现“八音律”,指出从某一指定的元素起,第八个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某种重复创立 近代原子论,率先开始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工作发现了5组性质相似的“三元素组”,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前后两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术平均值认为 各元素组之间并非毫不相关,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串联
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合理的是②③④①(填数字序号).
(2)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如图1所示.

①门捷列夫将已有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排序,同一横行(填“横行”或“纵列”)元素性质相似.结合表中信息,猜想第4列方框中“?=70”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相对原子质量为70的元素,第5列方框中“Te=128?”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怀疑Te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28.
②到20世纪初,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逐渐被填满.而且,随着原子结构的逐渐揭秘,科学家们发现了元素性质不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是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
A(填字母序号).
A.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B.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C.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3)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有A、B、D、E、X、Y、Z七种短周期元素.X与Y处于同一周期,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强酸、强碱均能反应.Z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同条件下相对于氢气的密度比为35.5.其余信息如图2所示:
①上述七种元素中,处于第二周期的有C、N(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ⅠA族.
②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写出Z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③B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Y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④B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CO3、HNO3,二者酸性前者弱于(填“强于”或“弱于”)后者,原因是B和D的非金属性有差异,利用原子结构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C原子和N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N原子的核电荷数多于C,N原子半径小于C,N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大于C,故N非金属性强于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X、Y同主族,Y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保存在冷水中;Z、W、Y、M是第三周期连续的四种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的液态单质可在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B.Y、M两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M
C.工业上制备Z的单质可电解其熔融态的氧化物
D.氧化物XO2与MO2均具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和X不可能是(  )
A.甲为C,X为O2B.甲为SO2,X为NaOH溶液
C.甲为Fe,X为Cl2D.甲为硝酸溶液,X为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硝酸铝[Al(NO33]是一种常用媒染剂.工业上用铝灰(主要含Al、Al2O3、Fe2O3等)制取硝酸铝晶体[Al(NO33•9H2O]的流程如图:

(1)过滤Ⅰ得到的滤渣主要成份是Fe2O3;(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Ⅰ中生成气体的反应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3)在反应Ⅱ中加入稀硝酸存在不足之处是硝酸过量可导致氢氧化铝溶解,可将加入稀硝酸改为通入二氧化碳;
(4)温度高于200℃时,硝酸铝完全分解成氧化铝和两种气体(其体积比为4:1),其中一种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NO33$\frac{\underline{\;\;△\;\;}}{\;}$2Al2O3+12NO2↑+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