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克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分析: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
B、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Ⅱ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测定的氯化银的质量增大;
C、被还原的硝酸全部生成为NO,计算NO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原子转移守恒计算被还原的硝酸;
D、由流程图可知,实验原理为,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
解答:解:A、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故A正确;
B、由流程图可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将银离子转化为氯化银沉淀,通过测定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银的质量,进而计算铜的含量,操作Ⅱ是在过滤之后,烘干之前,由于过滤后的氯化银附着一些离子,应洗涤附着的物质,防止测定的氯化银的质量增大,导致合金中银的质量增大,铜的质量偏小,测量铜的含量偏低,故B正确;
C、生成的气体是NO,物质的量为
VL
22.4L/mol
=
V
22.4
mol,根据原子转移守恒可知被还原的硝酸为
V
22.4
mol,故C正确;
D、氯化银的质量为wg,利用Ag守恒计算合金中银的质量,合金质量减去Ag的质量为Cu的质量,可以确定Cu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物质组成的测定等,难度中等,理解原理是关键,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
 
Na2CO3+H2O+CO2
2NaHCO3
  △  
.
 
Na2CO3+H2O+CO2
Na2CO3?10H2O
  △  
.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  
.
 
Na2CO3+10H2O

(2)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C
无水CaCl2
无水CaCl2
,D
碱石灰
碱石灰
(供选试剂为:浓硫酸、无水CaCl2、碱石灰)
(3)E装置中的仪器名称是
球形干燥管
球形干燥管
,它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

(4)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样品的质量为m g,反应后C、D的质量差分别为m1g、m2g,则该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
286(44m1-18m2)
180×44m
×100%
286(44m1-18m2)
180×44m
×100%
(结果用分数表示,可不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汉密尔顿.史密斯出生于1931年,不修边幅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世界级的科学家,自称是“厨房化学师”.“厨房化学”可以理解为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活动.某厨房内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10H2O
  △  
.
 
Na2CO3+10 H2O、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10H2O
  △  
.
 
Na2CO3+10 H2O、2NaHCO3=Na2CO3+CO2↑+H2O

(2)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C
无水CaCl2
无水CaCl2
,D
碱石灰
碱石灰
.(供选试剂为:浓硫酸、无水CaCl2、碱石灰)
(3)E装置中的仪器名称是
干燥管
干燥管
,它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D中
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D中

(4)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反应前,在B装置中通入空气可减少实验误差,操作方法是
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向装置中通入空气
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向装置中通入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有下列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等.
药品:金属钠、镁条、铝条、蒸馏水、稀盐酸、新制硫化钠溶液、酚酞溶液、新制氯水等.
(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写下表中的空白处.
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将一小块钠放入滴有
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
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
嘶嘶的声音,最后消失,
溶液变为红色
2Na+2H2O=2NaOH+H2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
后,放入冷水中,滴
入几滴酚酞试液,然
后加热至沸腾;
与冷水反应缓慢;加热煮沸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红色
Mg+2H2O
  △  
.
 
Mg(OH)2↓+H2
Mg+2H2O
  △  
.
 
Mg(OH)2↓+H2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强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Mg+2HCl=MgCl2+H2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比镁反应的速率慢一些,产生气体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2)写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探究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探究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3)若利用上述用品,验证S、Cl两元素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l2+S2-=2Cl-+S↓
Cl2+S2-=2Cl-+S↓

(4)由上述(1)(2)(3)得出的实验结论:
失电子能力Na>Mg>Al,得电子能力Cl>S,即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失电子能力Na>Mg>Al,得电子能力Cl>S,即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5)请用原子结构的简单知识解释上述结论:
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往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表现在性质上,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往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表现在性质上,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假设】
(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
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
假设3:由
 
组成
【方案与流程】
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2)结合步骤①~③分析,气体A为
 
,该发酵粉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3)若步骤①和②操作不变(现象也相同),将步骤③中足量稀盐酸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能否确定发酵粉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4)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mol/LNaOH溶液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将溶  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
步骤2:
 
 
,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
步骤3:
 

 
,结合步骤2中的结论,假设2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