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D.向含 0.5 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13.44L(标准状况下)Cl2:10Fe2++14Br-+12Cl2=10Fe3++7Br2+24Cl-

分析 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NO和水;
B.电子、电荷不守恒;
C.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碳酸钙和水;
D.n(Cl2)=$\frac{13.44L}{22.4L/mol}$=0.6mol,由电子守恒可知,亚铁离子全被氧化,而溴离子部分被氧化.

解答 解: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NO3-+3SO32-+2H+=3SO42-+2NO↑+H2O,故A错误;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Fe2++2H++H2O2═2Fe3++2H2O,故B错误;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的离子反应为Mg2++2HCO3-+2Ca2++4OH-=2CaCO3↓+2H2O+Mg(OH)2↓,故C错误;
D.向含 0.5 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13.44L(标准状况下)Cl2的离子反应为10Fe2++14Br-+12Cl2=10Fe3++7Br2+24Cl-,遵循电子、电荷守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PEC蓝”是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说明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对减轻雾霾、保证空气质量是有效的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生石灰、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D.有机垃圾发酵生产沼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①标准状况下,22.4L CH4;②1.5mol NH3;③1.806×1024个H2O;④标准状况下,73g HCl.所含H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填写编号)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图表示2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右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frac{1}{2}$N2(g)+$\frac{3}{2}$H2(g)?NH3(g),△H=-92kJ•mol-1
B.不用催化剂,生成 1molNH3放出的热量为46 KJ
C.加入催化剂,生成 1molNH3的反应热减小50 KJ•mol-1
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0.5Q2<9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l-)>c(H+)=c(OH-
B.0.1 mol•L-1NH4Cl溶液与0.1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pH>7):c(NH3•H2O)>c(NH${\;}_{4}^{+}$)>c(Cl-)>c(OH-
C.0.1 mol•L-1Na2CO3溶液与0.1 mol•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frac{2}{3}$c(Na+)=c(CO${\;}_{3}^{2-}$)+c(HCO${\;}_{3}^{-}$)+c(H2CO3
D.0.1 mol•L-1Na2C2O4溶液与0.1 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2c(C2O${\;}_{4}^{2-}$)+c(HC2O${\;}_{4}^{-}$)+c(OH-)=c(Na+)+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重水(D2O)中含有10NA个电子
B.22.4L一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
C.4.6g Na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转移电子数为0.2NA
D.25℃时,1L pH=14的Ba(OH)2溶液中,Ba2+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b,打开活塞a,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色;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色,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Cl2、Br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Fe3+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装置中又有新的变化:红色慢慢褪去.
①为了探究溶液“红色慢慢褪去”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3+.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实验证明“红色慢慢褪去”的原因是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使Fe3++3SCN-?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褪色.
②猜测SCN-可能被Cl2氧化了,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
SCN-的电子式为,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SCN-中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硫元素.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6mol.
(4)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相应的改进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己知:2Fe+3Br2=2FeBr3,Fe2+的还原性大于Br-.现有16.8g铁和0.3mol Br2反应后加入水得到澄清溶液后,通入a mol 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1-
B.当a=0.45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C.若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c (Fe3+):c(Br-):c (Cl-)-1:1:3
D.当0<a<0.15时,溶液中始终满足2c(Fe2+)+3c (Fe3+)+c(H)=c(C1-)+c(Br-)+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定温度下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Ⅰ)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2)}{c({H}_{2}O)}$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 (g);
(2)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B、C(填选项编号).
A.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B.υ(H2O)=υ(H2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E.消耗n mol H2的同时消耗n mol CO
(Ⅱ)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molFe(s)与1molH2O(g),t1秒时,H2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0.35mol.
(1)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frac{0.03}{(t{\;}_{2}-t{\;}_{1})}$mol•L-1•s-1
(2)若继续加入2mol Fe(s),则平衡不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继续通入1mol H2O(g) 再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为0.7mol.
(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升高了温度.(填写2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