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两种分散系均呈红褐色 | B. | 分散质粒子均能透过半透膜 |
| C. | 分散质粒子直径均在1﹣100nm之间 | D. | 可用丁达尔效应加以鉴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为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D是反应物,部分产物已省略)。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AlCl3,则C既可以是强碱,也可以是弱碱
B.若A是碱性气体,则A和C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
C.若A→B是氧化还原反应,则C、D在上述转化过程中一定有一种为氧化剂,另一种为还原剂
D.上述变化过程中,A可以是酸、碱、盐,也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25 ℃) | 1.8×l0-5 | 4.9×l0-10 | K1=4.3×l0-7 K2=5.6×l0-11 |
由此可得出
A.对应等物质的量浓度钠盐溶液pH关系为: pH(Na2CO3) > pH(NaCN) > pH(CH3COONa)
B.CO2通入NaCN溶液中有:CO2+H2O+2NaCN→Na2CO3+2HCN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 +c(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煤气化是有效利用化石能源手段之一,有关反应如下:
获得的气体称为水煤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使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收集反应后流出的气体。
【提出假设】对气体的成份提出了三种假设。
假设1:该气体是CO、H2 假设2:该气体是C0、H2、H20。(
⑴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他们拟用T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假设(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实验前P置内部的空气已经排尽)。
(2 )按气流从左至右连接各仪器,用题中小写字母表示接口连接顺序(仪器可重复使用)混合气
→dc →_______→_______→ij →_______→_______→_______→ij;
(3) 仪器A中需加入试剂的是____________,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的尾气需要处理,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某同学认为增加焦炭的量可以提高化学反应①的速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 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 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D. 苯(液溴):加入NaOH溶液,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