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T2,升高温度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2)在T2温度下,0~2s内,△c(CO2)=(0.1-0)mol/L=0.1mol/L,根据方程式知,△c(N2)=$\frac{1}{2}$△c(CO2),v(N2)=$\frac{△c}{△t}$;
(3)催化剂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二氧化碳转化率不变.
(4)当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不变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 解:(1)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T2,升高温度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答案为:<;
(2)在T2温度下,0~2s内,△c(CO2)=(0.1-0)mol/L=0.1mol/L,根据方程式知,△c(N2)=$\frac{1}{2}$△c(CO2),v(N2)=$\frac{△c}{△t}$=$\frac{\frac{1}{2}×0.1mol/L}{2s}$=0.025mol/(L•s),
故答案为:0.025mol/(L•s);
(3)催化剂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二氧化碳转化率不变,所以其图象为,故答案为:
.
(4)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t1时刻V正最大,之后随反应进行速率发生变化,未到达平衡,故a错误;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到达平衡后,温度为定值,达最高,平衡常数不变,为最小,图象与实际符合,故b正确;
c、t1时刻后二氧化碳、NO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t1时刻未到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
d、NO的质量分数为定值,t1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评 本题考查图象分析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易错点是(4)a,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 mol、25% | B. | 20 mol、75% | C. | 40 mol、30% | D. | 10mol、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盛放氨气的装置,检查是否漏气 | |
B. |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刻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 |
C. | 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 |
D. | 为防止被氧化,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00mL | B. | 500mL | C. | 450mL | D. | 无法确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B.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 ||
C. |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 D. | 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