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溶液由红色液体变成无色.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H+(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分析 (1)①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用来检验酸碱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②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回答;
③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由盐酸溶质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求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①根据pH试纸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②根据溶液pH的变化图象的意义,分析a的含义、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由盐酸的体积和密度可求出盐酸的质量;
(3)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方程式,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分析设计除去碳酸钠的实验方案.

解答 解:(1)①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故答案为: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②在中和反应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随着氢氧化钠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红色液体变成无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液体变成无色;
③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1%=0.073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073g
得:x=0.08g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0.08g}{5g}$×100%=1.6%,
故答案为:1.6%;
(2)①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方法正确;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方法错误;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方法正确;
D.将pH试纸润湿后,测得碱液的pH偏小,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由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b点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酸.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Na+、H+;要求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须知盐酸的质量,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
故答案为: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反应;Na+、H+;稀盐酸的密度;
(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既除去了杂质碳酸钠,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所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实验方案是: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点评 本题是考查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的,我们要知道向酸中加碱和向碱中加酸时,溶液pH的变化趋向.明确不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表示物质变化的式子错误的是(  )
A.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
B.甲烷的完全燃烧CH4(g)+2O2(g)$\frac{\underline{\;点燃\;}}{\;}$ CO2(g)+2H2O(l)△H<0
C.冰醋酸加入水中CH3COOH+H2O?CH3COO-+H3O+
D.铁与水蒸气反应 2Fe+3H2O$\frac{\underline{\;高温\;}}{\;}$ Fe2O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g/cm3)配制成1mol/L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250 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C.
A.5mL  B.10mL
C.25mL  D.50mL
(3)在量取浓盐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③①④②.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0.1 mol碳酸钠晶体中含有CO32-的个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分子数为NA
C.1 L 0.5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的个数为0.5NA
D.在NO、NO2的混合气体22.4 L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水的电解
B.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③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④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与资源利用、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
(1)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①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 t,海水里镁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化合态.(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②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C.(填字母)
A.单质钠       B.单质钾       C.氯化钠
③目前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柱之一是氯碱工业,它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
(2)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①工业上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二氧化硅.
②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制造耐火材料的是B.(填字母)
A.氧化镁       B.过氧化钠       C.三氧化二铝
③在生铁和钢这2种金属材料中,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
(3)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①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燃煤产生的SO2(或二氧化硫)是引起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
②下列物质中,会破坏臭氧层的是C.(填字母)
A.氮气       B.一氧化碳       C.氟氯烃
③在生产中,人们曾用浓氨水来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已知能发生的反应为(在有水蒸气存在时):2NH3+3Cl2=6HCl+N2,则如果氯气管道某处漏气,用该方法检查时的现象是出现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铬铁矿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MgO、Al2O3、Fe2O3 等杂质,以下是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流程图:

已知:①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②Na2CO3+Al2O3═2NaAlO2+CO2↑;
③Cr2O72-+H2O?2CrO42-+2H+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2)下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操作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r2O7+2KCl═K2Cr2O7↓+2NaCl,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K2CrO7的溶解度比Na2Cr2O7小.
物质KClNaClK2Cr2O7Na2Cr2O7
溶解度
(g/100g水)
0℃2835.74.7163
40℃40.136.426.3215
80℃51.33873376
(3)操作Ⅲ有多步组成,获得K2Cr2O7晶体的操作依次是:加入KC1固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副产品Y主要含氢氧化铝,还含少量镁、铁的难溶化合物及可溶性杂质,精确分析Y中氢氧化铝含量的方法是称取n g样品,加入过量NaOH溶液(填写试剂)、溶解、过滤、再通入足量CO2气体、…、灼烧、冷却、称量,得干燥固体m 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frac{26n}{17m}$×100%(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5)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5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 2mol/L H2SO4和足量碘化钾,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0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7.40mL,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为92.9%.(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①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294g/mol
②Cr2O72-+6I-+14H+═2Cr3++3I2+7H2O;
I2+2S2O32-═2I-+S4O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KClO3在农业上用作除草剂,超细 CaC03 广泛用于消光纸、无炭复写纸等.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工业过程,利用制乙炔产生的残渣制备上述两种物质,过程如下:
L电石$\stackrel{水}{→}$灰浆$\stackrel{自然风干}{→}$残渣(主要成分是Ca(OH)2和CaC03
(1)写出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2H2↑.
II.将I中的部分灰浆配成浊液,通人Cl2,得到Ca(ClO32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人KCl,发生复分解反应,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KClO3晶体.
(2)你认为能得到KClO3晶体的原因是KClO3的溶解度小.
Ⅲ.将I中的残渣溶于NH4Cl溶液,加热,收集挥发出的气体再利用.向所得CaCl2溶液中依次通入NH3、CO2,便可获得超细CaCO3,过程如图1:

(3)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残渣中难溶盐的溶解原因CaCO3(s)═Ca2++CO32-,NH4Cl溶液显酸性,使CO32-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CaCO3溶解,此过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二氧化碳、NH4Cl溶液.
Ⅳ.Ⅲ中收集挥发出的气体之一CO2与C反应生成CO,再利用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H
(4)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①CO(g)+2H2(g)?CH3OH(g)的△H小于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frac{2n(B)}{3t(B)}$mol•(L•min)-1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 c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有关钢铁的腐蚀情况,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一个水槽中盛装1000mL水,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溶解后通入SO2气体至溶液pH值约为4左右,另取一支试管(带刻度,规格50mL),一条约5cm 的细铁丝,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约10mL前面配好的溶液,迅速用拇指扣住试管口倒扣于水槽中,用铁架台将试管固定,如图.过一会儿:
(1)观察到试管中的液面逐渐下降,这说明在该条件下,铁丝发生了析氢腐蚀,正极材料是C电极反应是2H++2e-=H2
(2)再过一段时间发现液面停止下降,并且开始逐渐上升,露在液面上的铁丝表面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棕褐色,这说明在该条件下,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①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①反应的产物极易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红褐色物质,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若铁锈的组成为:Fe2O3•xH2O,试写出由②反应的产物在通常条件下生成铁锈的反应方程式:2Fe(OH)3═Fe2O3•xH2O+(3-x)H2O
附加题:
(3)已知原来铁丝质量为2g,发生(1)情况时,依液面下降的高度折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5.6mL,则此时,铁丝的质量变为1.986g,随后液面开始上升,即发生(2)的变化,依最终液面上升的高度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最开始刚倒扣于水槽中试管中溶液的体积多了1.12mL,通过计算,(2)的过程共消耗氧气6.72mL,若x值为2,那么铁丝的质量应为2.003g(以上计算有效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