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Fe(OH )3 胶体通电后 | 阴极区红褐色加深 | Fe(OH)3胶体带 正电 |
B | 将铜粉加入 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Fe比Cu活 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 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 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比 较低 |
D |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 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 同的铜片 |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 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 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 棕色 | 浓硝酸氧化性强 于稀硝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胶体不带电;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
D.浓硝酸与Cu反应速率快.
解答 解:A.胶体不带电,由电泳现象可知,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不能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后的液态铝不能滴落下来,现象不合理,故C错误;
D.由操作及现象中浓硝酸与Cu反应速率快,可知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的燃烧热为 283 kJ | |
B. | 反应①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之差为+566 kJ/mol | |
C. | 反应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 kJ/mol | |
D. | 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10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⑦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②③⑥ | D. | ①②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84% | B. | 42% | C. | 53% | D. | 6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CH4、氟氯代烃等都会造成温窒效应,因此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 |
B. | 测定某地区的酸雨发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pH下降,判断为硝酸型酸雨 | |
C. | 低碳经济主要与工厂、汽车排放有关,与人们用电、用水、用纸等是否节约无关 | |
D.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项目 数据 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 ||
H2SO4 | K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4.0 |
2 | 25.9 | 25.9 | 25.9 | 29.8 | |
3 | 26.4 | 26.2 | 26.3 | 30.4 |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1 mL 0.1 mol•L-1 X溶液 |
④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 mL 0.1 mol•L-1 X溶液 |
⑤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 mL 0.1 mol•L-1 X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