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现象结论
AFe(OH )3 胶体通电后阴极区红褐色加深Fe(OH)3胶体带
正电
B将铜粉加入
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Fe比Cu活
C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
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
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比
较低
D向盛有少量浓硝酸、
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
同的铜片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
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
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
棕色
浓硝酸氧化性强
于稀硝酸
A.AB.BC.CD.D

分析 A.胶体不带电;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
D.浓硝酸与Cu反应速率快.

解答 解:A.胶体不带电,由电泳现象可知,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不能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后的液态铝不能滴落下来,现象不合理,故C错误;
D.由操作及现象中浓硝酸与Cu反应速率快,可知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
②Na2O2(s)+CO2(g)=Na2CO3(s)+$\frac{1}{2}$O2(g)△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 283 kJ
B.反应①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之差为+566 kJ/mol
C.反应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 kJ/mol
D.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Ca(ClO)2与浓盐酸反应会生成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1)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②.(填写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2)产生0.3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为:2NaIO3+5NaHSO3=3NaHSO4+2NaSO4+I2+H2O反应中S元素被氧化,NaIO3是氧化剂,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其电子转移数5mol.
(5)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课本上解释为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无现象,则发生了钝化;若铁棒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未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I、向KI和硫酸混合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迅速反应并生成大量气泡,溶液呈棕色,查阅资料知,反应过程如下:
①H2O2+2KI+H2SO4═I2+K2SO4+2H2O
②H2O2+I2=2HIO             
③H2O2+2HIO=I2+O2↑+2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过程①电子转移情况
①H2O2+2KI+H2SO4=I2+K2SO4+2H2O
(2)上述实验过程②和③中,I2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II、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纳米颗粒稳定、容易生产且用途广泛,是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和环境化学等多个领域潜在应用的有力工具.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中,还原剂是Fe2+和S2O32-,S2O32-中的S的化合价为+2.
(2)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为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7种物质内部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的最大组合是(  )
①白磷  ②甲烷  ③四氯化碳  ④金刚石  ⑤二氧化硅  ⑥铵根  ⑦氯仿.
A.①②④⑦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某100mL的CuCl2溶液中,已知溶液中的Cl-的浓度为0.4mol/L.现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该溶 液中,回答下列问题:
(1)Cu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uCl2=Cu2++2Cl-,铁粉投入后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Fe+Cu2+=Fe2++Cu.
(2)原溶液中Cu2+的浓度为0.2mol/L,反应后测得Cl-的浓度为0.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20gNaHCO3 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3.8g,则此NaHCO3 的分解百分率为(  )
A.84%B.42%C.53%D.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近些年地球上地震、海啸、飓风时有发生,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部分冰川开始融化、为此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CH4、氟氯代烃等都会造成温窒效应,因此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测定某地区的酸雨发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pH下降,判断为硝酸型酸雨
C.低碳经济主要与工厂、汽车排放有关,与人们用电、用水、用纸等是否节约无关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实验小组用0.50mol/L K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 KOH溶液:
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 K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KOH固体7.0g.
Ⅱ、测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
(2)取50mL K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项目
数据
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KOH平均值
126.226.026.130.1 
4.0 
225.925.925.929.8
326.426.226.330.4
②近似认为0.50mol/L K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J/(g•℃),则中和热△H=-53.50 kJ•mol-1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时未找到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中他用铜丝代替环形玻璃棒进行搅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铜丝是热的良导体,导致热量散失.
Ⅲ、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① 10 mL 2% H2O2溶液 无
 ② 10 mL 5% H2O2溶液 无
 ③ 10 mL 5% H2O2溶液 1 mL 0.1 mol•L-1 X溶液
 ④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 mL 0.1 mol•L-1 X溶液
 ⑤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 mL 0.1 mol•L-1 X溶液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方法是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填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