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用溴水除去甲烷气体中的少量乙烯,其原理为乙烯能与溴发生(  )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水解反应D.聚合反应

分析 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不能,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不能,则用溴水、洗气可除去甲烷气体中的少量乙烯,其原理为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发生的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面为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实验报告,请根据题意完成各空白处: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目的: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二)实验药品及仪器:金属钠,蒸馏水,酒精灯,试管,木条,石棉网,铁架台
(三)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金属Na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    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消失,迅速变暗,有水珠生成,最终生成白色的粉末①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2H2O═2NaOH+H2
2NaOH+CO2═Na2CO3+H2O
    将一块Na置于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加热钠先熔成小球,剧烈燃烧并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②淡黄色色的粉末
2Na+O2
═Na2O2
    往上述生成的 Na2O2上滴加蒸馏水    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为③O2
(四)实验反思:
(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态(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因此少量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2)写出Na2O2的一种用途:作供氧剂或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LiOH、KOH、CsOH的碱性依次减弱
C.H2CO3的酸性比H3BO3的酸性弱D.Cl-、Br-、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充分反应后,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A.CH3ClB.CHCl3C.CCl4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萃取-分液实验中,振荡分液漏斗的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NaClO溶液
D.用Ba(OH)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D.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A. 
B.
已知  CH2=CH2+H2+CO$\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mol化合物A和足量浓溴水反应,参加反应的单质溴4mol.
(2)
已知X是A的同分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H)2$\stackrel{△}{→}$+Cu2O+2H2O.
(3)A 有多种同分同分异构体,能满足以下条件的A 的同分同分异构体有6种.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4)写出以苯乙炔为主要原料制取化合物B合成流程图:$→_{催化剂}^{HCl}$$→_{一定条件}^{CO、H_{2}}$$→_{△}^{NaOH/醇}$
例:由乙醇合成聚乙烯的反应流程图可表示为
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_{催化剂}^{高温、高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和D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能跟碳酸氢钠反应,F有香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1)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
(3)反应②在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B的试管中(如图2所示).重复操作2-3次,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由黑色变红色,产生刺激性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