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08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如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1)若t1=30s,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  t3~t4的平衡常数K=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在不断地变小,则此阶段v(正)
 
 v(逆) (填“>”、“=”、“<”).
(3)t5~t6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mol.
(4)t1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加入0.08mol A,0.2mol C,则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分析:(1)依据反应速率概念分析计算,v=
△c
△t
,结合图象书写化学方程式,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得到,K=
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在不断地变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
(3)依据推导出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判断改变的条件;
(4)改变浓度,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分析判断平衡进行方向;
解答: 解:(1)若t1=30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
0.11mol/L-0.05mol/L
30s
=0.002mol?L-1?s-1;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0.15mol/L-0.06mol/L=0.09mol/L,C的浓度变化为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t3~t4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则t4~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有:3A(g)?B(g)+2C(g),依据化学方程式书写计算t2-t3段的平衡常数即为t3~t4的平衡常数K=
c(B)c2(C)
c3(A)
=
0.05×0.112
0.153
=0.18;
故答案为:0.002mol?L-1?s-1 ;0.18;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在不断地变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
(3)如果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变大,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根据图象可知t5~t6阶段应为升高温度;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0.09mol/L的A,则生成0.03mol/L的B,容器的体积为2L,生成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0.04mol;
(4)t1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加入0.08mol A,0.2mol C,
 Q=
c(B)c2(C)
c3(A)
=
0.05×0.312
0.143
=1.75>K,说明平衡逆向进行;
故答案为:向逆反应方向;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化学平衡常数、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设0.1mol/L的KHSO4溶液与0.1mol/L的HCl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相同,则KHSO4的电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a.往0.1mol/L的KHSO4溶液中加入锌片,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某同学向一定量的K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混合液呈中性,此时的变化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继续滴加Ba(OH)2溶液,其变化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2)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
 

(3)在150℃下碳酸铵完全分解成为气态混合物[(NH42CO3
 △ 
.
 
2NH3+CO2+H20],该气态混合物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中“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说法不一致.为排除因试剂变质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下列实验,验证是否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用品:仪器(略,凡是实验需要的都有)
药品: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纯度>99.5%)
实验过程:往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铝片各一片,再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 3.0mol/L盐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观察反应进行到1、2、5、15、20分钟时的铝与酸反应的情况.结果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1251520
3.0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耗尽
1.5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无论是用1.5mol/L硫酸还是3.0mol/L硫酸,均无明显的现象,而3.0mol/L盐酸与铝片反应的现象却十分明显.
(1)写出铝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
 

(3)根据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差异的原因”,你能对问题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两种即可)?
假设一:
 

假设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做中和热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  )
①量筒 ②托盘天平 ③烧杯  ④容量瓶 ⑤冷凝管 ⑥温度计 ⑦酒精灯.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②③⑥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K+、Na+、Fe2+、Fe3+、SO42-、NO2-、CO32- 现取三份2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稀盐酸,无任何气体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经搅拌,过滤,洗涤,灼烧,最后得到x g固体;
③第三份滴加0.1mol.L-1酸性KMnO4溶液,反应至终点,共消耗其体积为VmL;
④另用洁净的铂丝蘸取该混合溶液置于浅色火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现黄色.
A、原混合溶液中只存在Na+、Fe3+、SO42-,不可能存在K+、CO32-
B、由实验①无法推断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C、由实验①、②可判断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D、由实验③可判断原混合溶液中存在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1
2
N2(g)+
3
2
H2(g)→NH3(1);△H=(b+c-a)kJ/mol
B、
1
2
N2(g)+
3
2
H2(g)→NH3(g));△H=(a+b)kJ/mol
C、N2(g)+3 H2(g)→2 NH3(g);△H=2(b-a)kJ/mol
D、N2(g)+3 H2(g)→2 NH3(1);)△H=2(a-b-c)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教科书:“如图1所示,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H2C2O4?2H2O)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①试管口向下倾斜,乙二酸晶体熔化成液体,顺试管壁流向试管口,导致实验不能成功;②将分解产物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检验出来的水可能是乙二酸晶体分解出来的结晶水,不能证明乙二酸分解了;③乙二酸受热挥发出蒸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的CaC2O4是白色沉淀,对验证CO2有干扰,无法确证乙二酸分解;④乙二酸加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为CO2、CO、H2O,其中CO是有毒气体,必须处理掉等.
针对以上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设计出如下实验进行乙二酸的分解并测定其分解率,操作步骤如下:
①把乙二酸晶体放在烘箱中进行烘烤,去掉结晶水,备用.
②按图2连接好装置.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打开活塞a,通入H2一会儿,再关闭a;点燃酒精灯b、c.
⑤当C装置中固体消失后,停止加热
⑥打开活塞a,继续通入H2,直至冷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
 
;装置E的作用
 

(2)检验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若移走装置A、B,会使所测乙二酸的分解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可以代替装置G的方法是
 

(5)若称取H2C2O4(烘干)的质量为4.5g,实验结束后,称得D、E、F分别增重0.95g、0.40g、1.98g,则乙二酸的分解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右图,假定五环中的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  )
ASiO2NaOH溶液CuSO4溶液AgO2
BO2Fe稀H2SO4NaOH溶液CO2
CO2NH3稀H2SO4NaOH溶液Al
DMgAlCO2Fe2O3KOH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