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铁钉表面被钝化.
(2)另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d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KMnO4酸性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66.7%.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F中试剂的作用分别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防止空气成分的干扰.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C+2H2SO4(浓硫酸)$\frac{\underline{\;△\;}}{\;}$CO2 ↑+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C(选填序号)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D中固体由黑色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如果气体Y中含有Q,依据是C的质量增加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分析 (1)常温条件下,铁与浓硫酸能产生钝化现象;
(2)根据亚铁离子的性质选取试剂,亚铁离子有还原性,可用强氧化性的物质检验,且必须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从而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存在,空气中有水蒸汽会影响无水硫酸铜对水的检验;
(4)根据铁钉的成分分析,铁钉中的铁和碳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选择位置;
(6)根据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黑色的氧化铜而生成水,水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
(7)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及生成水的质量,然后根据中学阶段质量的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是0.1g进行判断

解答 解:(1)铁钉放入冷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答案为:铁钉表面被氧化;
(2)①亚铁离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三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b能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选c生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沉淀颜色的影响无法分辨,
故选d;
②SO2具有还原性,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生成的硫酸遇到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则n(混合气体)=$\frac{0.336L}{22.4L/mol}$=0.015mol;
SO2 ~BaSO4
1mol  233g
n     2.33g
n=0.01mol
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frac{0.01mol}{0.015mol}$=66.7%,
故答案为:SO2+Br2+2H2O=2HBr+H2SO4;66.7%;
(3)A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二氧化硫,空气中有水蒸汽会影响无水硫酸铜对水的检验,所以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装置,
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防止空气成分的干扰;
(4)在加热时,铁钉中不仅铁和浓硫酸反应,碳也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硫酸)$\frac{\underline{\;△\;}}{\;}$CO2 ↑+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硫酸)$\frac{\underline{\;△\;}}{\;}$CO2 ↑+2SO2↑+2H2O;
(5)Q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二氧化碳的存在,选d时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故选C;
(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色,同时有红色的铜单质生成,如果气体Y中含有Q,则C的质量会增加,
故答案为:D中固体由黑色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C的质量增加;
(7)标况下28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0.028L}{22.4L/mol}$=0.00125mol,生成水的质量为:18g/mol×0.00125mol=0.0225g,即D、E的质量差小于0.1g,
而中学阶段质量的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是0.1g,无法精确称量出D或E的差量,所以不能用通过托盘天平称量质量差的方法测量氢气含量,
故答案为: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及评价方法,明确常见气体的性质及检验方法,(7)为易错点,需要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3g纯净物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
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把CO2通入含NaOH 0.8g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固体1.37g,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
A.0.44 gB.0.88 gC.0.66 gD.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物质的分类有多个标准,但是酸只有一种分类标准,即含氧酸和无氧酸
D.酸性氧化物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E.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F.碱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中可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100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717.6ml蒸馏水.配制所需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玻璃棒.
(2)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某仪器A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晶体.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先加物质甲、后加物质乙,取样检验后,过滤、蒸发、结晶,滤渣可循环使用.[已知Fe(OH)2、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9.6、3.7、6.4.]
(3)方案1中的A仪器名称是坩埚.
(4)方案2中物质甲可以是f (选填答案编号,下同),物质乙可以是bc.
a.Cu     b.CuCO3      c.CuO        d.氨水     e.氯水     f.双氧水
(5)用铜粉制硫酸,上述方案1、方案2都不是十分理想,一种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在氧气存在时用热稀硫酸与铜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带有强烈的SO2气味,溶于水即生成NaHSO3.实验室可利用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焦亚硫酸钠.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II中有黄色晶体析出.

(1)装置 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要从装置II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在实验室中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漏斗、烧杯.
(3)装置 III用于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下列装置中,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d(填序号).

实验二: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4)将Na2S2O5溶于水配成溶液,
①欲证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SO32-)>c(H2SO3),下列选项中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e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f.加入BaCl2溶液
②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三: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5)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0.16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硫酸锌是制备荧光粉的原料之一.工业上由锌白矿(主要成分是ZnO,还含有Fe2O3、CuO、SiO2等杂质)制备ZnSO4•7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的Fe3+、Zn2+、Fe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6.5,9,7.
(1)浸取过程中提高浸出效率可采用的措施有将矿石粉碎或提高浸取温度或适当增加酸的浓度等(任答一条),ZnO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H2SO4=ZnSO4+H2O.
(2)加入适量锌粉的作用为:①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2+;②除去Cu2+
(3)氧化过程中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
(4)加入适量Ca(OH)2调节溶液pH,促进Fe3+水解,Fe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3}({H}^{+})}{c(F{e}^{3+})}$,Ca(OH)2不能过量的原因是防止生成Zn(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物质的分离、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萃取、分液将乙醇和水分离
B.通过蒸馏将海水淡化
C.通过加热除去固体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
D.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不能说明氮元素比磷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叙述是(  )
A.NH3的稳定性比PH3
B.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磷比氮气更容易
C.HNO3的酸性比H3PO4
D.与氢气发生反应时,氮气比磷更容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