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⑤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如下反应:NOx+NH3—→N2+H2O来消除污染.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当x=1时,每生成2.5 mol N2,被氧化的气体有3 mol
C.当x=2时,有1 mol气体被还原,转移电子4 mol
D.反应通式配平表示为:6NOx+4xNH3===(3+2x)N2+6x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________上(填写下列所给仪器的编号,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________,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有: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25 ℃、101 kPa时,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68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肼(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高纯度的硅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
B. 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
C. 低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D. 自然界中硅的储量丰富,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氧化物 | 环境问题 | 主要来源 | |
A | CO | 煤气中毒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
B | SO2 | 光化学烟雾 | 汽车尾气的排放 |
C | NO2 | 温室效应 | 工厂废气的排放 |
D | CO2 | 酸雨 | 化石燃料的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镁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
B.碳酸钡溶于醋酸溶液: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D.氧化铁加入氢碘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W2-、X+ B.X+、Y3+
C.Y3+、Z2- D.X+、Z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