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__________(法拉第常数F=9.65×104 C · mol-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__________L(标准状况)。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一轮复习检测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
A.NO2 B.SO2 C.SO3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气象台天气顶报,出现大雾天气将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胶体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B.lmol/L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0.1NA
C.等质量钠,在足量氧气中加热充分反应比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失去的电子多
D.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约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并达到下列平衡:CO (g) +H2S (g) COS (g) +H2 (g),平衡常数K=1,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l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则说明该反应己达平衡
B.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2.5mol
C.CO和H2S达平衡后的转化率相同
D.若平衡后再加入CO,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第四次摸底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含有0.06 mol Cl-、0.07 mol SO42 -及一定量Mg2+和Al3+的混合溶液中,滴入2 mol/L NaOH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若反应前Al3+的物质的量为a mol,Al3+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不考虑Mg2+和Al3+水解及水的电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取值范围是0<a<1/15
B.图中m的取值范围5.2~5.8
C.A、B两点横坐标的数值均随x变化而变化
D.若B点横坐标数值为120 ,则a=0.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去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 ,流程如下:
(1)浸取时,溶液中的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能提高烧渣浸取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将烧渣粉碎 B.降低硫酸的浓度 C.适当升高温度
(2)还原时,试剂X的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试剂X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Fe粉 B.SO2 C.NaI
还原结束时,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Ⅱ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由分离出滤渣Ⅱ后的溶液得到产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滕州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合物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Al2S3 ④Fe2S3 ⑤Cu2S ⑥FeCl2⑦H2S ⑧FeCl3
A.②③⑤⑦⑧ B.①④⑥⑦ C.②③⑤⑥⑦ D.④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平度市高二上学期直升班抽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可逆反应mA(g)nB(g)+pC(s);△H=Q,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n, Q<0 B.m>n+p,Q>0
C.m>n, Q>0 D.m<n+p, Q <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