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命名中正确的是(  )
A.3-甲基丁烷B.1,1,3-三甲基戊烷
C.2,2,4,4-四甲基辛烷D.4-丁烯

分析 A、丁烷命名中出现3-甲基,说明选取链端错误;
B、烷烃命名中出现1-甲基,说明选取的不是最长碳链;
C、烷烃命名原则“长、多、近、小、简”;
D、烯烃命名中选取距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为1号碳.

解答 解:A、3-甲基丁烷,1号碳位置错误,正确命名应为:2-甲基丁烷,故A错误;
B、1,1,3-三甲基戊烷,链端错误,正确命名应为:2,4-二甲基己烷,故B错误;
C、2,2,4,4-四甲基辛烷,符合烷烃的命名原则,故C正确;
D、4-丁烯,选取链端错误,正确命名应为:1-丁烯,故D错误,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烷烃与烯烃的命名,烷烃命名中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烯烃命名中选取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为常考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且D与A同族;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l、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frac{1}{2}$和$\frac{1}{3}$.
(1)写出A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C、D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3)写出B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⑥,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④.(填序号)
①金刚石和石墨       ②D和T      ③16O218O2
  和              ⑤H2O和H2O2
⑥CH3-CH2-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用盐酸标准溶液来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滴定时有下列操作:
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②取20.00mL标准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④重复以上操作.
⑤配制250mL盐酸标准溶液.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1)以上各步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①③④⑥(填序号),上述②中使用的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酸式滴定管,使用酚酞作指示剂.
(2)滴定并记录V(NaOH)的初、终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滴定次数1234
V(标准溶液)/mL20.0020.0020.0020.00
V(NaOH)/mL(初读数)0.100.300.000.20
V(NaOH)/mL(终读数)20.0820.3020.8020.22
V(NaOH)/mL(消耗)19.9820.0020.8020.02
某同学在处理数据过程中计算得到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V(NaOH)=$\frac{19.98+20.00+20.80+20.02}{4}$mL=20.02mL
他的计算合理吗?不合理.理由是第3组数据明显偏大,不应采用.
通过仪器测得第4次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a< 20.0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A、B、D不可能在同周期B.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
C.A、D可能在同一主族D.D一定在第二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乙烯和苯都可以从化石燃料中提取,都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
B.乙烯和苯分子中因都存在C═C,因为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C.酸性KMnO4溶液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而得到纯净的乙烷
D.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四氯化碳、苯四种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元素符号是Ne.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2+2H2O═4HF+O2
(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其氢化物的结构式H-O-H.
(5)该微粒的符号为X3+,其氢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图1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2)检验沉淀B已洗净操作是取少许最后一次滤出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先加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已经洗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没有洗净.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托盘天平至少使用4  次.
(4)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g,沉淀质量为n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n}{197m}×100%$.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如图2)

按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5)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分液漏斗中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6)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越小.(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化”)
②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 性.
(7)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如图4),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减小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下列反应的焓变: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frac{1}{2}$O2(g)=H2O(l)△H3=-285.8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为(  )
A.-870.3KJ•mol-1B.-571.6KJ•mol-1C.+787.0KJ•mol-1D.-488.3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