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
A、Be  Na  Al
B、B  Mg  Si
C、O  P  Cl
D、C  Al  P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位于第二周期,B和C位于第三周期,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则B、A、C族序数相邻;A的原子序数与其同主族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解答: 解: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位于第二周期,B和C位于第三周期,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则B、A、C族序数相邻;A的原子序数与其同主族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设A的原子序数是x,则B的原子序数是x+7、C的原子序数是x+9,x+7+x+9=4x,x=8,则A是O元素、B是P元素、C是Cl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原子结构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元素,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气)+3H2(气)?2NH3(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反应速率υ(N2):υ(H2):υ(NH3)=1:3:2;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③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相同状况);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2υ(N2)(正反应)=υ(NH3)(逆反应)⑦单位时间内3molH-H断键反应同时2molN-H也断键反应(  )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⑦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表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溶解度AgCl比AgI大
C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乙炔一定发生加成反应
D 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4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X单质不可能置换出W单质
C、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D、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Z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家根据自然界存在的N2制取N3,其后又陆续制取出N5、含N5+的化合物及N60.N5+极不稳定,需保存在-80℃的干冰中;N5+由于其极强的爆炸性,又称为“盐粒炸弹”;N60与C60结构相似,并在受热或机械撞击后,其中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瞬间释放出来.分析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5+常温下会剧烈爆炸,体积急剧膨胀,放出大量的热
B、N60的发现开辟了能源世界的新天地,将来可能成为很好的火箭燃料
C、N2、N3、N5、N5+、N60互为同素异形体
D、含N5+的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有①氨水 ②NH4Cl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NaHCO3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溶液的pH的大小顺序:①>④>③>②
B、将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c(NH4+)<c(NH3?H2O)
C、向溶液①、②中分别滴加25mL 0.1mol/L盐酸后,溶液中c(NH4+):①>②
D、将溶液③、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 c(OH-)-2c(H+)=3c(H2CO3)+c(HCO3-)-c(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6种溶液的pH值:
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NaCN C6H5ONa
pH 8.8 9.7 11.6 10.3 11.1 11.3
下列说法或表达中,正确的是(  )
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CO2+H2O→Na2CO3+2HClO
B、过量的 HCN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HCN+Na2CO3→NaCN+NaHCO3
C、结合质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32->CN->HCO3->CH3COO-
D、常温下电离常数:Ki2(H2CO3)>Ki(C6H5OH)>Ki(H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Ⅰ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从而使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画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H1=-98.32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中C表示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F代表什么意义?F
 

(4)图中△H=
 
kJ?mol-1
(5)若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l)的△H2=-Q kJ?mol-1
则△H1
 
△H2(填“>”、“<”或“=”).
(6)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
 
(填“等于”或“小于”或“大于”)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