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I.50 mL 1.0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___(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如果改用60 mL 1.0 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所求中和热数值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5)Q=cmΔt,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Δt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差(t2-t1)/℃ |
1 | 25.0 | 32.6 | |
2 | 25.1 | 31.8 | |
3 | 25.1 | 31.9 |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 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kJ·g-1·℃-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II. 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
现用 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与0.5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 序号 | 反应温度/℃ | 参加反应的物质 | |||||
KMnO4(H2SO4) | H2C2O4 | H2O | MnSO4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G | ||
A | 20 | 10 | 0.1 | 10 | 0.5 | 0 | 0 |
B | 20 | 10 | 0.1 | 6 | 0.5 | V1 | 0 |
C | 20 | 10 | 0.1 | 10 | 0.5 | 0 | 1 |
D | 50 | 10 | 0.1 | 6 | 0.5 | 0 | 0 |
E | 40 | 10 | 10 | 0.5 | 0 | 0 |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用A~E表示,下同)
(3)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不能 偏低 增加 不变 不能 -56.5kJ∕mol abcd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H2O A C A E
【解析】
I.中和热的测定实验,需要准确测定出反应放出的热量,因此保温措施是关键;根据公式Q=cmΔt来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中和热;
II.(1)硫酸酸化的KMnO4有强氧化性,与H2C2O4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有催化剂不同;
(3)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有温度不同。
I.(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因为环形金属棒是热的良导体,会造成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低;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60mL 0.50mol·L-1的盐酸与50mL 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加;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不变;
(4)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测得的反应热包括了生成BaSO4沉淀的反应热,并不是中和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
(5)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7.6℃、6.7℃、6.8℃,第一组舍去,平均值为6.75℃,50mL1.0mol·L-1盐酸跟50mL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水放出热量Q=4.184J/(g·℃)×100g×6.75℃=2.822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2.8224kJ×20=56.5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5kJ·mol-1;
(6)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使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但该反应HCl不足,放出热量不变,导致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b正确;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因为多次倒入热量损失越多,测得的数据越小,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d正确。
答案为:abcd;
II.(1)酸化的KMnO4有强氧化性,与H2C2O4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H2O,
(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有催化剂不同,使用实验A和C;
(3)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有温度不同,利用实验A和E。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还原法处理氮的氧化物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I.氢气还原法。H2还原NO发生的反应为2NO(g)+2H2(g)N2(g)+2H2O(g)。
(1)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2NO(g)+2H2(g)N2(g)+2H2O(g) △H=__________kJ·mol-1
(2)2NO(g)+2H2(g)N2(g)+2H2O(g)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kc2(NO)·c(H2)(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科学研究发现上述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1(反应慢):2NO(g)+H2(g)N2(g)+H2O2(g);
反应2(反应快):H2O2(g)+H2(g)2H2O(g)
上述两步反应中,活化能较大的是反应__________(填“1”或“2”)。c(NO)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__________c(H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II.NH3还原法。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H3和NO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8NH3(g)+6NO2(g)7N2(g)+12H2O(g)
(3)下列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 NO2和N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6:7
C 混合气体中c(N2)=c(NO2) D 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III.CO还原法。利用高效催化剂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发生反应: 2CO(g)+2NO(g)N2(g)+2CO2(g) △H。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NO,测得NO的转化率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图像中,T1>T2 B 上述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 10min时,T2K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 增大NO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5)T2K温度下,0-10min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1·min-1;T1K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L·mol-1。
(6)T1K温度下,向平衡后的容器内再加入2 mol N2和2 mol NO,则平衡_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 元素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正四面体形分子
C. A、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D.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B>D>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KNO3,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B. 将FeCl3固体溶解于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再经转移、洗涤、定容和摇匀就可以在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
C. 检验溶液中的SO时,需要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加热搅拌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溶液中的SO32—水解
C.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备Fe(OH)3胶体,利用的是盐类水解原理
D. 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MnO4-+ 8H+ + 4Cl-=Mn2++2Cl2↑+4H2O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32-+ H2O+ CO2=2 HCO3-
C.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u + 4H++ SO42-Cu2+ + SO2↑+ 2H2O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 +4NH3H2O=Cu(NH3)4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 a点溶液蒸发(不考虑溶质析出)c(Na+)/c(A-)增大
C. pH=7时,c(Na+)=c(A-)+c(HA)
D. 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s),当
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 ④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发生了取代反应
B. 中间产物M的结构简式为
C. 利用相同原理以及相同原料,也能合成间二甲苯
D. 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100%利用,且最终得到的产物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