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学生欲探究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
该同学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并振荡试管,预期现象为试管中会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焰色逐渐变黄.但实际操作时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变化红棕色,且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深棕色.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原溶液中不含Fe3+,Fe2+被硝酸氧化为Fe3+
(2)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备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重新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重复进行步骤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②装置乙的试剂为水.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排出乙右侧装置中残留的NO2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NO、NO2可以与Fe2+水溶液作用产生深棕色,但Fe3+不行.
(3)该同学重新进行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FeSO4溶液,振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NO3-=Fe3++NO2+H2O.

分析 (1)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
(2)I、打开活塞a,关闭b时,反应生成的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II、打开活塞b、关闭a,乙中需盛装水溶液,使NO2与水反应生成NO;
III、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即NO通入FeSO4溶液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①铜被浓硝酸氧化为Cu(NO32,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据此写出离子方程式;
②装置乙装有的液体是水,使生成的二氧化氮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③乙的右侧装置中有残留的NO2
④根据I和III的实验现象分析;
(3)实验I是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据此分析.

解答 解:(1)向原新制FeSO4溶液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而由于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故可以说明滴入的硝酸将Fe2+氧化为了Fe3+
故答案为:原溶液中不含Fe3+,Fe2+被硝酸氧化为Fe3+
(2)I、打开活塞a,关闭b时,反应生成的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II、打开活塞b、关闭a,乙中需盛装水溶液,使NO2与水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
III、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即NO通入FeSO4溶液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①铜被浓硝酸氧化为Cu(NO32,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
②装置乙装有的液体是水,作用是通过反应3NO2+H2O=2HNO3+NO,使NO2转化为NO,来验证NO与溶液中Fe 2+或Fe 3+发生的反应,
故答案为:水;
③装置乙有残留的NO2,所以需要反应一段时间后,利用生成的NO来排出装置中的NO2,从而可以获得纯净的NO,
故答案为:排出乙右侧装置中残留的NO2
④根据实验I和III的现象可知,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与Fe2+反应得到的,
故答案为:NO、NO2可以与Fe2+水溶液作用产生深棕色,但Fe3+不行;
(3)由于实验I的现象是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故可以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的FeSO4溶液,震荡,浓硝酸被还原为NO2,Fe2+被氧化为Fe3+,此时溶液应该无明显的颜色变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NO3-=Fe3++NO2+H2O,
故答案为: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FeSO4溶液,振荡;Fe2++2H++NO3-=Fe3++N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Fe2+的还原性以及NO、NO2与Fe2+的反应,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性质一直是高频考点,应加强把握,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实验步骤: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 CuSO4+SO2↑+2H2O,装置A中的试剂是酸性的KMnO4溶液;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A中KMnO4溶液没有完全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②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是2H2S+SO2=3S↓+2H2O;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氯  水氨  水
沉淀的化学式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Ba2++SO2+Cl2+2H2O═BaSO4↓+4H++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不可能等于2
B.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K(乙)
C.将乙容器升温可使甲、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c(A)<1.56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原理:
CH3CH2OH $→_{170℃}^{浓硫酸}$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 -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1309-116
(1)在反应中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冷却后补加;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已完全褪色.
(2)装置C中应加入c,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某些有影响的杂质气体(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NaOH溶液   d.KMnO4溶液
(3)装置B中竖直的长导管起安全管的作用,其原理是当B中的压强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从而调节B中气压相对稳定.
(4)若产物中有少量Br2,最好用d洗涤除去(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乙醇    c.KI溶液   d.NaHSO3溶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NaHSO3+Br2+H2O=NaHSO4+2HBr.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水反应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过度冷却会使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有一种天然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 (含SiO2),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

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煅烧,生成Cu、Fe2O3、FeO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1/10置于锥形瓶中,用0.01mo1/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01mL,末读数如图2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中称量样品所需定量仪器为电子天平.
(2)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未反应的氧气.
(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将系统装置中SO2全部排入d中充分吸收.
(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20.00m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定的原理:I2+SO2+2H2O=H2SO4+2HI.
(5)计算该黄铜矿的纯度16%.
(6)工业上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
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所选试剂为稀硫酸、KMnO4溶液.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能使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一)碳酸镧[La2(CO33]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制备反应原理为:LaCl3+6NH4HCO3═La2(CO33↓+6NH4Cl+3CO2↑+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实验室中模拟制备碳酸镧.

(1)制备碳酸镧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为:F→A→B→D→E→C
(2)Y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NH3.H2O+CaO=Ca(OH)2+NH3
(3)X中盛放的试剂是NaHCO3溶液,其作用为吸收挥发的HCl、同时生成CO2
(4)Z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过量的CO2,原因为NH3在水中溶解度大
(二)氢氧化铈[Ce(OH)4]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氢氧化物,它可由氟碳酸铈精矿(主要含CeFCO3)经如下流程获得: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Ce4+有强氧化性,回答下列问题:
(5)氧化焙烧生成的铈化合物二氧化铈(CeO2),其在酸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eO2+H2O2+6H+=2Ce3++O2↑+4H2O.
(6)已知有机物HT能将Ce3+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该过程可表示为:
2Ce3+(水层)+6HT(有机层)2CeT3(有机层)+6H+(水层)
从平衡角度解释:向CeT3(有机层)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的原因是混合液中加硫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Ce3+水溶液方向移动.
(7)已知298K时,Ksp[Ce(OH)3]=1×10-20,为了使溶液中Ce3+沉淀完全,需调节pH至少为9.
(8)取某Ce(OH)4产品0.50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L-1的FeSO4溶液滴定至终点(铈被还原成Ce3+).
①FeSO4溶液盛放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根据下表实验数据计算Ce(OH)4产品的纯度95.68%.
滴定次数FeSO4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0.5023.60
第二次1.0026.30
第三次1.2024.10
③若用硫酸酸化后改用0.1000mol•L-1的FeCl2溶液滴定产品从而测定Ce(OH)4产品的纯度,其它操作都正确,则测定的Ce(OH)4产品的纯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甲、乙两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H>0,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容积/L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平衡常数
C(s)H2O(g)H2(g)
2T1243.2t1K1
1T2121.2t2K2
A.T1<T2
B.乙容器中,当反应进行到$\frac{{t}_{2}}{2}$min时,n(H2O)=1.4 mol
C.K2=1.35 mol•L-1(或K2=1.35)
D.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1mol有机物X在稀硫酸和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1mol草酸(H2C2O4)和2molM(C3H8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8H14O4
B.M的烃基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
C.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测草酸是否具有还原性
D.X和M均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

B.滴加石蕊呈红色的溶液可能大量存在K+、NH4+、Cl—、S2—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2+、K+、NO、SO

D.漂白粉的水溶液可能大量存在Fe2+、Cl—、Ca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