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在前一种溶液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先生成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
①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②偏铝酸钠溶液中加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④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分析 ①依据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变澄清;
②依据偏铝酸钠的性质,加入酸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继续加入沉淀溶解;
③依据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氢氧化钠中,继续滴入最终会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④依据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分析;

解答 解: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先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①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故①符合;
②向偏氯酸钠溶液中加盐酸发生的反应为:AlO2-+H++H2O=Al(OH03↓;Al(OH03+3H+=Al3++3H2O,故②符合;
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由于在滴加过程中碱是过量,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会溶解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继续滴加最终生成白色沉淀,故③不符合;
④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弱碱,所以滴加氨水会生成白色沉淀,故④不符合;
综上所述①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应用,胶体的聚沉性质,关键是试剂在滴加顺序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不同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试回答下列问题(温度均为25℃时):
(1)将0.2mol/L HB溶液与0.1mol/LM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4,则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2mol/L HB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2)pH=13的Ba(OH)2溶液a L与pH=3的HCl溶液b L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则a:b=1:100;
(3)常温下,若NaOH溶液中的c(OH-)与NH4Cl 溶液中的c(H+)相同,现将NaOH和NH4Cl的溶液分别稀释10倍,稀释后NaOH 和 NH4Cl溶液的pH分别用pH1和pH2表示.则pH1+pH2为<14(可以用“>”、“=”或“<”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氯酸镁[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用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图1如下:

已知: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过滤时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2)检验反应Ⅰ是否进行完全的方法是在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溶液不出现蓝色,则反应Ⅰ已经进行完全.
(3)反应Ⅱ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再进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蒸发浓缩;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过滤、洗涤、干燥.
(4)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m g产品配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稀硫酸和24mL 1.000mol•L-1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100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未被氧化的Fe2+.发生的反应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到达滴定终点时,记录消耗K2Cr2O7溶液的体积,再重复三次相同实验,得到的数据分别为20.04mL、20.00mL、16.92mL、19.96mL.
①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6Fe3++Cl-+3H2O.
②若标定过程中没有误差,实际测点Mg(ClO32•6H2O的含量会偏高,原因可能是FeSO4溶液在空气中能部分被氧气氧化
③往滴定管中注液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0刻度以下,尖嘴部分应充满溶液
④滴定时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⑤计算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阿伦尼乌斯公式(Arrhenius equation)由瑞典的阿伦尼乌斯所创立,该公式是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经验公式,可写作k=Ae${\;}^{-\frac{{E}_{a}}{RT}}$,k为速率常数,R为摩尔气体常量,单位为J•mol-1•K-1,T为热力学温度Ea为表观活化能,A为指前因子(也称频率因子).某反应的表现活化能是30.3kJ•mol-1,当T=250K时,温度增加2.5K,则反应速率常数为原来得${e}^{\frac{1}{8.33R}-\frac{1}{8.25R}}$倍(用e、R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Ⅰ、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右图所示,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氮气氢气
熔点(℃)-210-253-78
沸点(℃)-195-259-3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AB(填序号).
A.N2的转化率越高             B.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N2的含量越高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33.42使NH3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N2、H2
Ⅱ、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t1时刻C;t3时刻E;t4时刻B(填选项).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4)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A(填选项).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营养液等,溶于水,可由乳酸与FeCO3反应制得.
I.制备碳酸亚铁: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粉逐渐溶解,体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成浅绿色.
将B中生成的FeCl2溶液压人装置C的操作是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
Ⅱ.制备乳酸亚铁:
将制得的FeCO3加入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
(2)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反应后加入适量乳酸的作用是除去铁粉
(3)从所得溶液中获得乳酸亚铁晶体所需的实验操作是冷却结晶(或低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设计实验证明乳酸亚铁中含Fe2+:取少量乳酸亚铁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色,然后加入新制氯水,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_{53}^{131}$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有叙述中错误的是(  )
A.${\;}_{55}^{131}$I的化学性质与${\;}_{53}^{127}$I是相同
B.${\;}_{53}^{131}$I的原子序数为53
C.${\;}_{53}^{131}$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_{53}^{131}$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白色沉淀
B.已知CuS和FeS都难溶于水,将H2S分别通入CuCl2和FeCl2溶液,都会产生沉淀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4溶液,沉淀可消失
D.形状基本一样的纯净锌块和含铜、铁等杂质的锌块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纯净的锌块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5种化合物分别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