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B. | Zn为负极,Cu为正极 | ||
C. | 电子由Cu电极经![]() | D. | 正极反应为 Zn-2e-=Zn2+ |
分析 该装置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装置形成的是原电池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Cu为正极,故B正确;
C.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经流向正极铜,故C错误;
D.负极是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正极是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现象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
B. | 图2中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体积 | |
C. | c点:v (正)<v (逆) | |
D. | 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d)>T(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次能源 | |
B. | 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
C. | 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 |
D. |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方案 | 现象或产物 |
①将铁片置于CuSO4溶液中 | 铁片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
②将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氯气中点燃 | 产物分别为FeC13和CuC12 |
③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热浓硫酸中 | 产物分别为Fe2(SO4)3和CuSO4 |
④将铜片置于FeC13溶液中 | 铜片逐渐溶解 |
⑤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 | 铁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A. | 2 种 | B. | 3 种 | C. | 4种 | D. | 5 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B. | 苯的实验式:CH | ||
C. | CaC2的电子式:![]() | D. | -CH2CH3的名称是乙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 |
B. | 浓度均为0.1 mol•L-1的 HCOONa和NaCl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 |
C. | 0.2 mol•L-1 CH3COONa 与 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pH<7)中,某些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CH3COO-)>c(Cl-)>c(CH3COOH)>c(H+) | |
D. | 0.4 mol•L-1 HCOOH 与 0.2 mol•L-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某些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HCOO-)+c(OH-)=c(HCOOH)+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y轴指B的质量分数 | B. | a>b,y轴指C的质量分数 | ||
C. | a<b,y轴指A的转化率 | D. | a>b,y轴指A的体积分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9g | B. | 4.5g | C. | 9.0mol | D. | 13.5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