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小组欲探究Cl2的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反应实验Cl2+KOH+KI→KIOX+KCl+H2O(未配平)
Ⅰ【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

A  MnO2      B  饱和食盐水     C  KI、KOH混合溶液    D  AgNO3溶液
E  NaOH溶液       F 浓盐酸
(1)仪器A的名称蒸馏烧瓶,制备时加入MnO2应多余理论量,其原因是氯气过量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装置A、B中氯气有残留
(2)当D装置中出现浑浊(或有白色沉淀) 时,停止加热.
Ⅱ【检验产物】
①精确取C中液体20.00mL(均匀)于锥形瓶中,加入KI(过量)和足量稀硫酸
②向上述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指示剂,溶液变蓝,用0.50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耗Na2S2O3溶液25.20mL.
已知:原C中KI的浓度为0.1000mol/L;I2+2S2O32-=2I-+S4O62-
(1)写出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x-1)I-+IOX-+2xH+=xI2+xH2O
(2)计算,x=3.15,其与理论值相比偏高(高或低),主要原因是C中有残余氯气,会氧化KI生成I2
(3)若想修正此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所取的20.00mL液体,赶走溶在其中的氯气
Ⅲ【探究反思】
同学甲提出反应历程猜想
①Cl2先和 I-反应生成I2,I2再和Cl2反应生成 IOX-
②Cl2先和 OH-反应生成 ClO-,ClO-氧化I-直接生成IOX-
(1)甲同学在KI、KOH混合溶液中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入一滴新制氯水后,溶液迅速变蓝,他认为此现象可证实猜想①
(2)甲同学想测滴入氯水后用pH试纸测溶液pH,从pH变化以进一步证实猜想.乙同学认为应用pH计实验.pH试纸不宜使用的原因是溶液为蓝色,影响pH试纸颜色观察
(3)不断加入氯水,由pH计测得数据作图如下,请分别写出图象对应的猜想.

分析 Ⅰ.(1)根据氧气A的构造可知其名称为蒸馏烧瓶;根据装置中有残留氯气,且氯气过量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角度进行分析;
(2)D装置盛放的是硝酸银溶液,用于判断氯气是否过量,当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时,则氯气已经过量,应该停止加热;
Ⅱ.(1)I-和IOX-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单质,根据化合价变化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结合方程式计算出消耗碘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原C溶液中碘化钾的浓度可知生成碘酸根离子浓度,从而得出x;理论上x应该为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偏高还是偏低,并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原因;
(3)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刚走装置中氯气;
Ⅲ.(1)滴入一滴新制氯水后,溶液迅速变蓝,说明氯气先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2)碘单质遇到淀粉显示蓝色,影响观察pH的颜色;
(3)第一个图象中溶液pH在开始阶段不变,一段时间后溶液pH减小,第二个图象中溶液的pH在开始阶段就逐渐减小,说明氢氧根离子参与了反应,据此结合猜想进行判断.

解答 解:Ⅰ.(1)根据图示可知,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反应Cl2+KOH+KI→KIOX+KCl+H2O中,氯气过量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且装置A、B中氯气有残留,所以制备时加入的MnO2应大于理论量,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氯气过量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装置A、B中氯气有残留;
(2)当氯气过量时,装置D中硝酸银溶液会变浑浊,所以当D中出现浑浊(或有白色沉淀)时,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浑浊(或有白色沉淀);
Ⅱ.(1)I-和IOX-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单质,IOX-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2x-1)价,反应后变为0价,化合价变化为(2x-1),碘离子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变为0价,化合价变化为1,则碘离子的系数为(2x-1),IOX-的系数为1,然后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可得:(2x-1)I-+IOX-+2xH+=xI2+xH2O,
故答案为:(2x-1)I-+IOX-+2xH+=xI2+xH2O;
(2)0.50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耗Na2S2O3溶液25.20mL,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5000mol/L×0.0252L=0.0126mol,根据反应I2+2S2O32-=2I-+S4O62-可知,消耗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0.0126mol×$\frac{1}{2}$=0.0063mol,
原C中KI的浓度为0.1000mol/L,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生成IOX-的浓度也是0.1000mol/L,则20mL该溶液中含有IOX-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L×0.02L=0.002mol,根据反应:(2x-1)I-+IOX-+2xH+=xI2+xH2O可知0.002molIOX-完全反应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x=0.0063mol,解得:x=3.15;理论上x应该为3,所以比理论值偏高;可能是装置C中有残余氯气,会氧化KI生成I2,导致x偏高,
故答案为:3.15; 偏高;C中有残余氯气,会氧化KI生成I2
(3)装置C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气会影响测定结果,可加热煮沸所取的20.00mL液体,赶走溶在其中的氯气,
故答案为:加热煮沸所取的20.00mL液体,赶走溶在其中的氯气;
Ⅲ.(1)甲同学在KI、KOH混合溶液中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入一滴新制氯水后,溶液迅速变蓝,则反应历程为Cl2先和I-反应生成I2,所以猜想①正确,
故答案为:①;
(2)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显示蓝色,干扰了观察pH的颜色变化,所以不能使用pH,应该选用pH计,
故答案为:溶液为蓝色,影响pH试纸颜色观察;
(3)根据图象可知,第一个图象中,在开始阶段溶液的pH不变,之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这与猜想①“Cl2先和 I-反应生成I2,I2再和Cl2反应生成 IOX-
”一致,所以该图象证明猜想①成立;
第二个图象中,通入氯气后溶液pH立刻下降,与猜想②“Cl2先和 OH-反应生成 ClO-,ClO-氧化I-直接生成IOX-”一致,所以该图象证明猜想②成立,
故答案为:①; ②.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注意掌握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研究性学校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对SO2的性质及空气中SO2的含量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弹簧夹.此操作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3)实验过程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取下装置B,从中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向第1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BaSO3(填化学式);向第2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新制氯水,仍然出现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2+Cl2+2H2O=BaSO4↓+4H++2Cl-
(4)装置C中的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该实验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5)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6)实验后,测定装置D中溶液呈碱性.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大家有两种不同的假设:
①生成的Na2SO3水解产生OH-(SO32-+H2O?HSO3+OH-);②氢氧化钠剩余.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假设成立.可任选下列试剂进行实验: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
2
然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最后若红色褪去,则说明①正确;若红色不能褪去,则说明②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H<0。开始充入2mol A和2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充入2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

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

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

D.再充入1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g)+ 3 H2 (g) = 2 NH3(g) ΔH = - 92.4 KJ/mol,则N≡ N键的 键 能 是

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①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
②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
开始沉淀2.37.57.63.4
完全沉淀4.19.79.25.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新工艺中,用“盐酸”代替原工艺中“盐酸与硝酸的混酸”直接溶解含钴废料,其主要优点为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写两点).
(2)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5.2~7.6;pH调至a后过滤,再用试剂X将滤液的pH调节至2-3,则所用的试剂X为盐酸.
(3)操作Ⅰ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
(4)制得的CoCl2•6H2O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为测定产品中CoCl2•6H2O含量,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并将沉淀烘干后称量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CoCl2•6H2O烘干时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写出两个原因).
(6)在实验室中,为了从上述产品中获得纯净的CoCl2•6H2O,常将制得的产品溶解于乙醚中,然后过滤、蒸馏(填实验操作)获得纯净的CoCl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 CuFeS2(硫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2价).实验室里用黄铜矿为原料制取单质Cu和 
Fe2O3的流程如图1所示:

(1)根据上述流程写出焙烧黄铜矿的化学方程式CuFeS2+O2$\frac{\underline{\;高温\;}}{\;}$Cu+FeS+SO2
(2)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2 和H2S 通入如图2所示装置中检验它们的性质.该实验证明SO2 具有漂白 性和氧化性.
(3)欲选用如图3所示的部分装置在实验室中以MnO2 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①按气流方向由左到右,导管口连接顺序为a→b→c→g→h→d,
②装置连接好后.在装药品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圆底烧瓶,若导气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导气管中有一段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4)Fe2O3 的俗名铁红,这样制得的 Fe2O3的用途为红色油漆和涂料若使用l0g黄铜矿粉末可制得12g
Fe2O3,则该黄铜矿中含 CuFeS2的质量分数是91.2%(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进行且过程中无额外物质损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他们设计实验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CO3-=CuCO3↓+CO2↑+H2O.
(2)乙同学认为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是HCO3-+H2O?H2CO3+OH-、Cu2++2OH-=Cu(OH)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两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①在研究沉淀物组成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
②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
③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
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
正确的顺序是cab(填选项序号,下同). 若未进行步骤b,将使测量结果偏低.
为了准确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否需要在分液漏斗上部和集气瓶之间连接橡胶管:否.
④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31n}{11m}$×100%.
(4)丙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或测量样品质量和样品充分灼烧后的质量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铝热法从下列金属氧化物中制取相应的金属各1mol,消耗铝的质量最多的是(  )
A.Fe2O3B.V2O5C.MnO2D.Cr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X、Y、Z、U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Y、Z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其中基态Y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Y和Z的单质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大量制得,且XZ2与Y2Z互为等电子体.含U的化合物的焰色为紫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U单质的原子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Y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
(2)化合物甲由Z、U两元素组成,其晶胞如图所示.
①甲的化学式为KO2
②下列有关该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选填选项字母).
A.每个晶胞中含有14个U+和13个Z2-
B.晶体中每个U+周围距离最近的U+有6个
C.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③甲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frac{284}{a{N}_{A}}$×10-6 m3(只要求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