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

反应中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
有关数据列如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苯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间二硝基苯 89 301 1.57 微溶于水
 浓硝酸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338 1.84 易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①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和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②把18mL(15.84g)苯加入A中;③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④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水洗涤并分液;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然后倒入蒸馏烧瓶,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3)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或硝酸)等杂质.
(4)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
(5)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水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6)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72.06%.

分析 (1)装置C为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配制混酸应防止液体迸溅;
(3)反应在50℃~60℃下进行,利用水浴加热控制;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等杂质;
(4)用氢氧化钠洗去溶解少量酸,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
(5)直形冷凝管通常需要通入冷凝水,温差过大容易发生炸裂;
(6)根据苯的质量计算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产量=(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解答 解:(1)装置C为球形冷凝管,苯与浓硝酸都以挥发,C起冷凝回流作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
(2)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如将浓硝酸加入浓硫酸中,硝酸的密度小于浓硫酸,可能为导致液体迸溅,
故答案为:不能,容易发生迸溅;
(3)反应在50℃~60℃下进行,低于水的沸点,可以利用水浴加热控制,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浓硝酸受热易分解,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或硝酸)等杂质而呈黄色,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或硝酸)等杂质;
(4)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硝酸,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溶解的少量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
故答案为: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
(5)直形冷凝管通常需要通入冷凝水,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直形冷凝管,
故答案为: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6)苯完全反应生成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为15.84g×$\frac{123}{78}$,故硝基苯的产率为[18g÷(15.84g×$\frac{123}{78}$)]×100%=72.06%,
故答案为:72.06%.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制备实验,涉及对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产率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操作规范性及仪器作用、渗透安全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4Ag++2H2O$\frac{\underline{\;通电\;}}{\;}$4Ag+O2↑+4H+
B.FeS中加入足量稀硝酸:FeS+2 H+=Fe2++H2
C.石灰石溶于醋酸溶液中:CaCO3+2H+=Ca2++H2O+CO2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CO2+OH-=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工业上常以烃的含氧衍生物X为主要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PCL{}及阻燃剂四溴双酚A.合成线路如图:

已知:
①X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7倍,遇FeCl3溶液显紫色;C为
$\stackrel{溴化钠、氯化钠、盐酸}{→}$
③RCOCH2R′$\stackrel{过氧乙酸}{→}$RCOOCH2R′
(1)X的分子式为C6H6O;B的名称是环己醇.
(2)B→C还需要的反应试剂及条件是O2、Cu、加热.C→D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3)写出X→Y的化学方程式:
(4)0.5mol四溴双酚A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5molNaOH.
(5)符合以下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10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①含有两个甲基和两种官能团    ②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6)已知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为:
=CH2+2ROH+2CO+O2$\stackrel{一定条件}{→}$=CHCOOR+2H2O,利用乙烯为有机原料(无机物和反应条件自选)合成聚合物涂料,写出合成该涂料的反应流程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用盐酸酸化的Fe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NO2溶液,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主要原因是:H++NO2-═HNO2
2HNO2═NO↑+NO2↑+H2O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向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中加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阿司匹林彻底水解
D向1mL1.0mol•L-1AlCl3溶液中滴加2mL10% NH4F溶液,再滴加1mL 3.0mol•L-1NH3•H2O溶液,无沉淀生成.Al3+更易与F-结合成AlF6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配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Ⅰ.向含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会析出[Cu(NH34]SO4•H2O晶体.
(1)Cu2+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NH3的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弱,由于减小溶剂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3)乙二胺(H2N-CH2-CH2-NH2)也可与CuCl2溶液形成配离子,请写出标有配位键的该配离子的结构式.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乙二胺分子间存在氢键而三甲胺没有,由于氢键的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大,故乙二胺沸点比三甲胺高.
Ⅱ.配合物Na2[Fe(CN)5(NO)]可用于离子检验.
(4)配合物中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多种同素异形体.
①石墨晶体中,层内C-C键的键长为142pm,而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pm.其原因是金刚石中C-C间只存在σ共价键,而石墨层内的C-C间不仅存在σ共价键,还有大π键.
②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甲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材料的化学式为M3C60

③配合物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和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乙,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正方体(立方体).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边长a=$\root{3}{\frac{248}{ρ{N}_{A}}}$cm(用含ρ、NA的计算式表示).
④配合物中位于同一周期的三种元素中的两种,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常见微粒,推测与这两种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SO3或BF3或B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的玻璃、陶瓷、水泥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其生产原料都需要使用石灰石
B.居室装修材料如化纤地毯、三合板、花岗岩等均会释放出污染空气的甲醛气体
C.侯氏制碱、肥皂的制取工艺过程中均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吸收了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有机物A、B的分子式均为C11H12O5,均能发生如下变化.

已知:①A、B、C、D均能与NaHCO3反应;
②只有A、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③F能使溴水褪色且不含有甲基;
④H能发生银镜反应.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消去;反应⑥的条件是Cu、加热.
(2)写出F的结构简式CH2=CHCH2COOH;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和羧基.
(3)E是C的缩聚产物,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关于A~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选填编号).
a.I的结构简式为
b.D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应形成高聚物
c.G具有8元环状结构
d.等质量的A与B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等量的NaOH
(5)写出B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6)D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写出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
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D,第二次浸出应选用A.(填标号)

(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
(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蒸发皿.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是$\frac{{c}^{2}(N{O}_{2})}{{c}^{2}(NO)•c({O}_{2})}$;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浓度
是0.0035mol/L;升高温度,NO的浓度增大,则该反应是放 (填“放热”或“吸
热”)反应.
(2)如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15mol/(L•s)或1.5×10-3mol/(L•s).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已知:25℃、101kPa时,①Mn(s)+O2(g)═MnO2(s)△H1=-520kJ/mol
②S(s)+O2(g)═SO2(g)△H2=-297kJ/mol
③Mn(s)+S(s)+2O2(g)═MnSO4(s)△H3=-1065kJ/mol
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MnO2(s)+SO2(g)=MnSO4(s)△H=-24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